150名队员集结成都 将远征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疫区

10.01.2015  02:38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余坪 通讯员 李斌 文/图

  1月8日,寒冬里,成都军区总医院一所模拟病房中,室温却与利比里亚目前30多度的高热气温相近。即将赴利比里亚迎战埃博拉病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在这里展开出征前的封闭训练。

  1月13日、19日,两批次各75名队员,将从成都出发,奔赴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疫区,接替第一批援利医疗队。

  今年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工作的殷双原,有幸赶上了这次援助利比里亚的任务

  穿脱防护服,是训练中难度最高,要求最严,花时间最多的项目,乃第一要事。

   150人来自19家军地单位

  这支于1月7日集结的队伍,队员分别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第二、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9家军地单位。他们大多是所在医院某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医护骨干。

  迎战埃博拉的任务下达各单位后,他们都曾都有过严格训练。随着任务的进一步明确和装备的配给,他们要改掉以往的不足,严格按统一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安全的磨合。

   32度高温穿3层衣服2层帽

  来自19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训练防护服的穿脱,它是确保这次任务圆满完成的重中之重。

  成都军区总医院的穿脱防护服编程,是训练的蓝本:穿三层防护服和两层鞋,戴两层防护帽和三层橡胶手套,外加护目镜和面屏,扎实包裹好自己,不允许有一寸皮肤暴露。穿脱的每个动作次序,以及每次手消毒和物体消毒以及污物处理都有具体规定,还有监督员不断提醒。队员在32度高温下,每走完一个程序,浑身大汗。

   张玲大姐眼很尖

  成都军区总医院疾病控制科主任张玲讲解防护服的穿脱。

  1970年当兵的成都军区总医院疾病控制科主任张玲,是这次医疗队训练中穿脱防护服程序的主要负责人。张玲大姐对队员们不经意的错误,例如脱衣过程手碰到到防护服外层后又去触摸内层;戴面屏不垂直地面,取护目镜时,头低得太多;手消毒次数和动作不合格;以及取手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等等,她绝不放过。整个模拟病房都充满她的大声命令:“停,重做!

  成都军区总医院的冯延延按程序在同学殷双原背上写字,以便在病房中相互辨认。

   冯延延怕婚纱照没法拍

  中国援助利比里亚的救治埃博拉感染者的病房没装空调,据说是当地人怕冷,不让装。但病房外的休息区和工作区都有空调。

  今年刚从三军医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工作的冯延延和殷双原两位女孩,赶上了这次行动,她们是全队训练穿脱防护服的示范员。张玲大姐闲谈时说到,听说那里水资源并不丰富,长发洗头是个问题哦。洗消科主任王丽香也劝延延和原原最好减掉长发。冯延延满脸苦涩:“人家回来还要照婚纱照呢,没长发好遗憾!”冯延延告诉记者,她和在基层部队的男朋友约定,任务结束回国后,两人要办婚事。

   防护服是是世界级的

  工作完后的脱掉防护服,远比穿防护服难度大。队员们相互交流,补长取短。

  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的主治医生汤灵玲说,埃博拉病毒的高感染率和高致死率足以告诫全世界医护人员,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才谈得上救治病人。

  否则,自己也成了传染源和牺牲者。”利比里亚和其它非洲国家的医护人员大量感染埃博拉病毒,就是他们的医疗技术力量和防护条件很差。

  队员在训练穿戴防护用品。

  我们国家有实力,在防治技术方面已经和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因此,只要按操作程序正确防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完全有保障。

  150名医护人员正加紧训练,为控制疾病,义无反顾。

   ————————————————————

   川报观察》客户端的安卓版和苹果版APP已经面世,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川报观察”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