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试点:注册企业先照后证

22.05.2014  17:47

  要激发市场活力,民营资本是重要一环。从今年3月1日起,成都开始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公司登记最低资本金的限制,大大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

  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方面,成都市还将有哪些举措呢?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成都市工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春建,了解成都市的改革举措。他透露,目前,成都已被列入四川省4个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现行试点城市。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直接到工商部门注册企业,之后再到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许可,先拿执照、后办许可证。另外,成都市还将探索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试点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度,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

  核心提示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其次,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最后,改革的同时加强了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1 已实施

  取消资本限额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从今年3月起,除了国家规定的特定行业,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

  从3月1日到31日,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改革的一个月时间,成都市新登记私营企业达到5266户,占到了当月新登记企业数量的94.10%。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民营企业的数量增长了25.62%。

  市工商局副局长陈春建以这个数据作为开场,凸显了降低资金门槛对于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从3月1日起,成都市开始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也就是说,除了国家规定的特定行业,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这样,公司登记时就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原有的企业年度检验制度也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在他看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其次,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最后,改革的同时加强了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2 将试点

  先照后证

  三圈层都将有试点区域

  注册企业只需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许可证。

  “但是,企业注册登记还有一道坎儿要过。”陈春建所说的“坎儿”就是现行的先证后照制度。

  什么是先证后照呢?陈春建解释,如果注册的企业需要公安、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许可,那投资者只能先到这些部门办理许可证,之后才能到工商部门注册企业、拿到执照。如果企业拿不到前置许可,就被挡在市场之外,“有些企业因为前置许可证的问题,甚至拖了半年都拿不到营业执照”。还造成了目前的“重审批、轻监管”的客观事实。

  而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注册企业只需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许可证。

  陈春建透露,“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已经纳入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目前,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已成为全省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区域。等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成都将立即启动实施。陈春建表示,成都将在一二三圈层分别确定试点的区(市)县,并将要求试点区域重点加强事后监管。这样,投资者注册企业将更加便利,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也将得到改革。

  3 拟实行

  放宽住所登记条件

  允许一址多照

  实现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度,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也就是说,同一地址将可以作为多家企业的登记住所,而同一企业也可以增加多个经营场所

  除了国家、四川省层面的政策改革,成都市还将继续探索改革举措,进一步放宽企业注册限制。

  陈春建介绍,目前,市工商局已经拟制了《成都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该办法,成都将探索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现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度,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也就是说,同一地址将可以作为多家企业的登记住所,而同一企业也可以增加多个经营场所。

  另外,市工商局还将探索放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限制。“以成都市、县(市)作为名称行政区划的企业,允许其将行政区划置于字号之后、行业或组织形式之前。”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更加利于企业品牌知名度发展的名称,免除了以往的核名限制。

  2012年开始,成都市在高新区试行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即在社区指定区域内以自雇劳动手段从事家政服务、日用品销售、电器维修等一般经营事项,且不具备办照条件的网点和小规模经营活动的个人或家庭,实行社区备案制度。陈春建透露,接下来,成都市有望扩大这一制度的试点范围,解决更多区域居民的就业、创业问题。记者 祝迅 摄影记者 鲍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