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建筑产业化纳入土地出让条件 拟全省范围推广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熊筱伟)3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上,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将把建筑产业化纳入该市土地出让建设条件,即“房产商要买地,先要同意按建筑产业化方式来建房。”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政策将在全省推广。
建筑产业化即“在工厂里造房子”:使用工厂流水线,制造墙体、楼板、梁柱等建筑构件,再集中运到房屋修建地点组装。在四川建筑业协会会长刘丹棱看来,和传统现场浇注的方式相比,建筑产业化拥有环保、快捷、耐久等好处:建筑垃圾可减少40%;建设100万平方米住宅,工期缩短一半;房屋生命周期可达100年,而传统设计标准仅为50年。
不过,该政策并非一呼百应。我省首个国家级建筑产业化基地负责人汪明坦言,建筑产业化方式的造价通常高出10%至15%。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会长、成都金房集团董事长王晓白则表示,在去库存背景下,这样做将显著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压力。
针对成本问题,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回应,推广初期的确会增加房地产成本,但随着建筑产业化生产规模扩大,成本将逐步下降。如果能有300万平方米的市场规模,建筑工业化成本即可与传统模式持平。而目前,全省按建筑产业化方式建成的房屋仅约70万平方米。省住建厅则透露,年内我省将出台扶持政策,给予相关企业在建筑容积率、专项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建筑企业而言,新政或引发“洗牌”。“不自己生产(相关构件),成本降不下来,抢不到市场;自己生产要上规模,投资至少以是‘亿元’计算级。”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太平认为,新政将倒逼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大批实力不足的传统企业或将面临淘汰。
“因为社会效益高、推广有难度,更需要政府介入。”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政策已在超过10宗土地出让中成功试行,年内将出台文件在全市推行,每个地块建筑产业化装配率都应在20%以上,到2020年要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