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互联网+” 成都将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5.07.2015  17:18

    “从秦砖汉瓦到今天,我国建(构)筑物的基本施工方式一直延续,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而随着城镇化在我国的加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消耗越来越大,环境矛盾日益加剧,建筑施工到了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的时候。”昨天(24日),成都市建委负责人在全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动员会上表示,以此为标志,成都市将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根据目前的规划,到2017年,全市装配式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

    为什么要推进?

    多重因素叠加要求建筑产业必须走现代化发展之路

    古代中国人用砖瓦砌出房屋殿宇;而现代,只是换了新的建材,仍然是采用现场施工,完成一幢幢建筑、一个个构筑物。“现在,城市一施工就会产生很多投诉,因为一施工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扬尘、噪音;一打围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影响交通。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建造方式太过原始。”昨天,市建委负责人在会上表示。

    据介绍,从建造方式而言,目前的建(构)筑物被群众投诉最多的就是质量和因现场施工产生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通过工厂生产的标准化部件,大大提高质量保证;装配式施工最大限度避免了以往现场作业带来的诸多弊端,同时大大提高效率,缩短施工时间,这对城市而言意义尤为重要,可以大大减少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尽早还道于民,减少交通影响。”该负责人表示,建筑产业再提升再发展,也需要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

    会上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生产基地、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我市已具备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良好基础和基本条件。据介绍,目前北京、上海、沈阳、深圳、长沙等城市已经率先进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一些经验,获得实效。

    怎么推进?

    从设计到生产施工后期管理形成产业全链条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点是实现建筑生产工业化、施工作业机械化、建设管理信息化和全产业链集成化,是建筑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根本转变。如何在我市进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该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以提高预制装配率为抓手,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建设,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推动我市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设计上,设计师不仅要按传统方式设计出建(构)筑物,还要将其“拆解”成可进行标准化生产的部件。

    在生产上,以标准化、批量生产为主要方式。

    在施工中,采用机械化方式,装配式作业代替原有的现场作业方式,扬尘、噪音将大大减少;施工时间大大缩短。

    在后期管理中,通过部件预埋的信息芯片,实行覆盖部品部件生产、储存、运输、施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市政工程重要结构件全部安装传感装置,实现智能监测,甚至通过网络实现“云管理”。

    步骤是什么?

    从单体建筑到全市总量全部量化逐步推进

    按照目前的发展规划,到2017年,全市装配式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新开工重大市政桥梁项目除必须现浇的部分外,全部实现预制装配化;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达到当年开工总面积的50%,其他房建工程项目达到当年开工总面积的10%。全市装配式建设项目的部品部件全部工厂预埋信息芯片,市政工程重要结构件全部安装传感装置;全市市政工程项目现场机械化施工作业率达70%。同时重点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部品部件生产和机械化施工企业,加快建设青白江、大邑等建筑部品生产基地。到2017年,建立建筑部品产品基础性地方标准,形成1—2家建筑部品生产骨干企业,具备30万立方米以上的年产能,预制混凝土箱涵、箱梁等建筑部品产能达到10万立方米;培育1—2个产业联盟或企业集团,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

    2018年至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领域全面推广装配式建设方式,形成规模效应。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市政道路、隧道、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除必须现浇的部分外,全部实现预制装配化;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达到当年开工总面积的80%,其他房建工程项目达到当年开工总面积的30%,装配式建筑总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实行部品部件中预埋信息芯片与BIM(建筑信息模型)之间信息互动;全市市政工程项目全面推行现场机械化施工,房建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同时,按照建成全产业链的发展定位,培育一批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基础,以BIM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设计集团、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施工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并向上、下游辐射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建筑部品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夯实建筑部品模数化、工厂化生产基础,建成2—3家装配式房屋建筑部品生产骨干企业,产能达到50万立方米,预制混凝土箱涵、箱梁等建筑部品产能达到50万立方米,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建筑部品产业集群,初步建成青白江、大邑等建筑部品生产基地。(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