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定义"大都市区" 36个区市县3.23万平方公里

18.01.2016  11:06

四个同城化

交通同城化

形成统一轨道和道路交通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像在城市内部通勤。

生态保护同城化

区域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划定敏感生态区域,合作开展流域治理和雾霾防治等。

资源利用同城化

共同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如将金沙、三星堆等有关联的文化资源联合申遗。

基础设施同城化

统筹预留基础设施廊道,统一规范基础设施标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完成大都市区规划编制。

昨日,市规划局发布《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国际化大都市最新规划理念解读。其中,对成都大都市区的定义为“成都市域及周边紧密联系的城市共同构成的同城化地区。范围包括成都市域12121平方公里及成都周边的资阳、德阳、眉山市域全部区县,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共36个区(市)县,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

市规划局表示,在“成都大都市区”内,各地将实现交通、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作统一发展。

“成都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化的发展阶段。”以研究城镇化著称的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坚建议,成都要在自己的大都市区区域集聚多个中小城市,高密度地容纳数千万人口,需要多建设通勤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支撑成都大都市区的运行。

大都市区的范围

36区(市)县 3.23万平方公里

成都大都市区会有多大?包括哪些城市?昨日,市规划局总规处对此解读称,成都大都市区范围包括成都市域12121平方公里及成都周边的资阳、德阳、眉山市域全部区县,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共36个区(市)县,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

其中成都市域划分为都市核心区和都市新区。都市核心区范围为“双核”,包括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

中心城区为“都市优化区”,以存量资源内涵提升为主,应控制人口规模,控制建设总量,主要进行“城市修补”工作,比如比较老旧的社区建筑,可以通过加建电梯、厨卫、停车位等设施,提升功能品质。

天府新区直管区为“都市发展区”,以精明增长为主,按照产城融合、同步配套、绿色发展等原则引导新区建设,就业机会和配套水平优于中心城区,引导外来人口集聚。

“都市新区”则包括除都市核心区外的市域其他地区,是成都都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都市区的发展

四个同城化 统筹协作的发展关系

成都大都市区未来会否进行统一规划?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在大都市区范围内,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雅安等城市,“是一个统筹、协作的发展关系。”

“成都大都市区对成都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同城化:交通、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的同城化。”市规划局介绍,交通方面,成都大都市区将形成统一的轨道和道路交通网,成都市的轨道交通将延伸到眉山、德阳、简阳等区域,通过轨道快线,市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像在城市内部通勤。 下转02版

“大都市城市群”

意味着——

30分钟可去乐山看大佛

市规划局还对“大都市城市群”、“网络城市”等概念进行了解读。市规划局介绍,在成都大都市区范围外,一个更大的“大都市城市群”正在形成——由成、德、绵、遂、资、眉、乐、雅等8市联手打造的“成都平原城市群”。该城市群也是四川 “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增长极。

大都市城市群将形成以成都为枢纽的、更便捷的内外交通网络。这些城市的市民通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15小时通达全球。城市群内部则形成半小时轨道交通圈。成都市民30分钟内可以到乐山看大佛,到绵阳泡温泉;其他城市的居民30分钟内也可到成都城市音乐厅听音乐会。

“网络城市群”

意味着——

每个城市都有“春熙路”

对于“网络城市群”,市规划局昨日解释道,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城市群;城市群中各城镇承担区域性功能并“独立成市”,且通过有形及无形网络紧密联系,所形成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新型城市群。

其中,独立成市是指中小城市既要与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联系,但又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互独立。每个城市均有类似于春熙路一样的中心区,商业、办公、图书馆、影剧院等功能在此集聚。居民可以通过市域轨道快线、轻轨、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从所在城市到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一站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