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学生体质状况总体提升 肺活量超全国一大截
为准确把握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近年来,成都各中小学每年都会开展一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全员监测,成都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级监测,每五年组织一次国家级调研监测。
成都商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期市教育局对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6年发布的成都学生五年体质健康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组织人员对近年来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成都中小学生体能与运动素质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体质状况总体得到提升,其中肺活量、引体向上(中学男生)、营养状况等指标明显改善,速度、耐力也进一步增强,其余指标则保持稳定。
肺活量
男女生分别增加了794.7ml和749.7ml,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3.6ml和357.0ml
引体向上
均值增加了1.6个,比全国平均水平增加了1个
50米短跑
分别提高了0.5秒和0.7秒
五年之变 中小学生肺活量均值增加700多毫升
据介绍,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高、坐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握力、50米×8往返跑、800米跑、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三方面内容的多项指标。
在分析结果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这五年成都中小学生肺活量的测试成绩。和前五年相比,成都中小学生的肺活量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男、女生肺活量均值分别增加了794.7ml和749.7ml,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3.6ml和357.0ml。引体向上是不少学生都存在畏难情绪的项目,而五年相比,成都中学男生的这项成绩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均值增加了1.6个,比全国平均水平增加了1个。
此外,田径方面,五年相比,成都中小学男、女生50米短跑均值,分别提高了0.5秒和0.7秒,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男、女生均值分别快了0.5秒和0.7秒;中小学男、女生耐力跑均值,分别减少了11.9秒和12.1秒,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男、女生耐力跑均值分别减少了20.1秒和21.1秒,可见,长跑耐力也是进一步增强。营养改善方面,五年相比,成都中小学男、女生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降低了3.8%和2.9%,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5%和3.7%,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体育改革 三区县课时设置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
据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反映出的良好结果,与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近年来实施的各项体育改革密不可分。
学校体育改革中,例如在课时设置方面,从2014年开始,成都就逐步在大邑县、武侯区和锦江区三个区县全面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大大增加了体育的教学课时,并且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市教育局还鼓励学校根据特色,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
在评价改革方面,成都实行了“体育毕业证试点”制度,2014年在金牛区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武侯区武侯高中,实施学生毕业评价机制改革,将体育成绩合格作为高中毕业考核首要条件。同时,学校评价改革实施了“阳光体育示范校”制度,并将该称号作为所有学校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成都还将体育纳入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增加学生体育成绩在学业成绩中的权重,并且要求全市所有学校将身体素质训练,纳入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此外,每年成都还会对执行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进行技能和体能达标测试,以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引领。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成都各中小学专门开展了体育老师家访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在暑假期间开展不少于3次家访活动,并且认真做好家访的书面记录。
该负责人说,下一步成都将继续充实体育教师队伍,推进学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实施,构建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大课程体系”。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考核区(市)县和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所普通成都小学的“体育经”
三年时间 六年级学生平均身高增加了2厘米
从上午第一节体育课开始,一直到下午课外活动结束,每天,电子科大附小的操场上都不间断地活跃着学生奔跑的身影,或打乒乓或跳绳或循环跑,操场上始终保持着一番热闹的景象。
有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近视率较全国同龄学生低41.3%,“不仅是我这样说,很多全国的教育人士和专家来到我们学校考察,也很惊奇地发现了这一现象。”电子科大附小体卫处主任唐继成说。不仅如此,在对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的梳理中,老师们还发现,三年间,该校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14年的153.03厘米,增加到了2017年的155.12厘米,总体上升2.09厘米,“这与加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唐继成说,五年来,学校体育老师的数量增加到了40多位,学校的乒乓球桌从200多张增加到了400多张,体育项目也不断丰富。学校还打破班级界限,实行了体育课“走班”,走班课程包括网球、乒乓球、国际象棋、健美操、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等。以四年级为例,体育走班选课就有10多门。学校不仅坚持了“每天一节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时间也从原来的40分钟增加到了60分钟,“这些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全面保障。”
体育课如何上? 学校自编7本体育校本课程教材
据电子科大附小党委书记、校长康永邦介绍,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从2014年开始,该校37名专职体育教师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7本体育校本课程教材30万字的编写,其内容涵盖了各种方式的走、跑、跳跃、投掷、基本体操、技巧、韵律活动、武术、球类、游戏、身体素质、足球、乒乓球以及生命、生活与安全等方方面面。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如今已成电子科大附小的一张对外名片。
成都商报记者 张瑾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