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鞋如何创千亿产业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黄泽君)6月16日清早,中国女鞋之都就热闹起来——成都女鞋全国秋冬订货会暨中国女鞋之都发展论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采购商,与多家成都制鞋企业“无缝对接”,首日达成意向性采购超150万双,预计达成交易额逾10亿元。
成都女鞋踏上转型之路后,有了第一次“小丰收”。不过这一切并非易事:在产业危机面前,200多家成都鞋厂“抱团取暖”成立工厂联盟订货中心、半年内跑遍16个省市发出“邀请函”、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创新创业中心……
“过山车”一样的发展曲线
“这几年,成都女鞋的发展跟坐‘过山车’似的。”中国女鞋之都工厂联盟订货中心董事长彭军说,从上世纪的制鞋作坊到鼎盛时期上千家制鞋厂,中国女鞋之都成为了全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年产女鞋2亿多双,产值上百亿元,占全川鞋业总量的70%以上。
然而从2008年起,成都女鞋却屡陷重围:2008年遭遇俄罗斯灰色清关打击,大批成都女鞋被扣,订单急剧下滑;转向欧美市场的步子还没踩稳,又受到金融风暴冲击…… “去年冬天,超过三分之一的鞋厂都倒闭了,是鞋都自成立以来的最低谷。”彭军说,甚至有龙头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停工关厂,中小鞋企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但仍有鞋企选择坚持,一来是不甘看着毕生的心血付诸东流,更重要的原因是看中鞋业是“永不落幕的产业”。 把危机看做成长的机遇,成都鞋厂开始直面主观问题——“我省现有的制鞋企业格局是金字塔形,规模以上企业只有70家,众多小微企业的生产模式仍以贴牌代工为主,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四川省经信委会党组成员冯锦花说。
“成都鞋企一直以来都各自为政,看似很近却互不沟通,每家工厂小心翼翼地握着仅有的客户源,拿什么去和采购商谈?”成都艾米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玉春说,这直接导致了采购商完全占有主动权,“赊账”不还等情况几乎在每个鞋厂发生,造成资金无法周转。在他看来,“窝里斗”和“背靠背”是成都女鞋真正的“毒瘤”所在。
去年底,200多家成都鞋厂自发“抱团取暖”,成立了全国首个鞋类工厂联盟,第一次从“竞争”走向“合作”。
创新是转型的内生动力
在《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发展目标很清晰:成都要通过“一都两园”的建设以及搭建配套产业链,实现“千亿百万工程”,即实现1000亿元产值、100万人就业,并作为“龙头”,带动全省鞋业产业发展。
不过,受成都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都决定仅保留10%左右的鞋企进入园区发展,一般鞋企均外迁。
一增一减之间,成都女鞋的转型路该怎么走?
“如今,生产制造企业外迁,鞋都的‘中枢’效应正在形成,鞋都要从过去的生产商贸基地向产业服务平台转变。”冯锦花给出建议。
这样的转变正在中国女鞋之都悄然萌芽:鞋都正布局“一平台七中心”,即鞋业千亿交易平台,原材料交易中心、成品鞋订货中心、互联网科技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研发设计与质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打造鞋业全产业链。
新的布局给贸易模式带来了直接利好——采购商可“跳过”中间商,直接与鞋厂对接。“工厂联盟订货中心是鞋厂齐聚的地方,我们的选择面广了,采购效率提升了,采购成本却降低了。”大型成品鞋零售商金佰川集团董事长李秀业说。
“缺乏创新动力,是制约成都制鞋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渐走向产业链的高端。”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院长何有节说。
创新苗头初现,在订货会现场,就有鞋厂在全省首创了3D建模私人订制业务,该鞋厂研发了足部参数测量仪,针对每位客户的不同脚型和喜好,结合专业设计师的建议,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订制方案,这一业务将于下半年面世,目前已有不少消费者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