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轰炸亲历者:折磨了一辈子 永远也回不去记忆中的家

04.07.2014  22:56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袁玥) 日本鬼子的大炮,轰炸了我们的家,强拉走了我们爸爸和妈妈,叫爸爸也不答应,叫妈妈也不闻,单单留下褴褛一人到处飘零,吃也不能够吃饱、穿也不能够穿……”年过七旬的廖世华,亲历过可怕的成都大轰炸,至今她仍能够清楚地哼出这一首歌。

        今日,两位出生于1938年的成都老人,将讲述他们在1941年时,经历的那一场惨烈的成都大轰炸。那一年,他们年仅三岁,但记忆中的鲜血、残肢以及与此相伴的恐惧,失去家人的痛楚,折磨了他们七十余年。

        亲历者廖世华

        1938年 9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1年7月27日,成都遭受最惨重的轰炸,她的家人在轰炸中受害。其五哥廖世诚(当时12岁)被炸死,二姐廖世英(当时22岁)左臂被炸伤,同时腹中三个月的胎儿也流产了。

        7月4日,记者在一环路西三段一处老居民楼里,见到了今年已76岁高龄的廖世华老人。这一套简单装修过的三居室,是廖世华和老伴生活了30年的家。 老人的打扮十分端庄,着一身藏蓝色短袖,还搭配了一条同色系的项链。老人留着一头精神的短发,戴着一副银色的细边框眼镜。老人坦言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好“听力也下降了,还有高血压。

        回忆

        被轰炸粉碎的周末家庭聚会

        1941年7月27日,那是一个星期日。廖世华家除了在郊县的中学住读的三姐,以及在灌县空军学校住读的四哥未在家中外,父亲、母亲、大哥、大嫂、二姐夫及二姐、五哥还有廖世华,都在支矶石街家中欢聚。27日上午11点左右,敌机空袭警报响起。当时廖世华家正在准备午饭的时候,根本没料到会有空袭,所以特别慌忙。

        全家人穿过支矶石街附近的城墙缺口,向皇城外逃去。好不容易跑到离家2、3公里的三洞桥的南面。当时那里全是田地,没有房屋和军事目标,大家以为很安全。除了廖世华的家人,还有成都市民也来避难。

        廖世华被二姐和二姐夫带着,跑到已经有十多人避难的一间茅草棚中躲避。刚躲进茅草棚,就听到炸弹爆炸之声,只有3岁的廖世华陷入恐慌,哇哇大哭着向茅草棚外跑去。见她往外跑,二姐赶紧追上她,一边用身体庇护她,一边将她紧紧按住趴在地上。警报解除后,廖世华满身是血,这些血全是从二姐的左臂流出。周围的人们,将廖世华身上的血衣撕成条状缠在二姐的伤口上,把她送去了医院。

        另一方面,廖世华的母亲和五哥,在一个土丘旁,背靠大树避难。炸弹掉落在附近,五哥大声叫母亲伏在地上。他自己却慢了一步,被一弹片击中腹腔。虽然被送到了医院,但是第二天五哥还是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