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基地双胞胎育幼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先进集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名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在大熊猫繁殖育幼、疾病防治、遗传管理等方面取得众多标志性成果,其中“大熊猫双胞胎育幼研究”、“大熊猫DNA指纹探针研究及DNA提取方法的建立”等成为20世纪保护大熊猫从抢救、繁育到遗传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科技成果。
10月20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产房里,出生不到3个月的双胞胎大熊猫“七喜”和“七巧”迷住了不少游客。
今年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成功培育出3对双胞胎大熊猫,出生于七夕节的“七喜”和“七巧”是其中的一对。
近年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大熊猫的科研繁殖、保护教育、熊猫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攻坚克难,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这一切,缘于基地有一支敬业精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双胞胎育幼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1987年成立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大熊猫、华南虎、小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其中,大熊猫双胞胎育幼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基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大熊猫双胞胎育幼研究成为20世纪保护大熊猫从救治、繁育到遗传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原创性地解决了多项大熊猫保护世界性难题,引领圈养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技术进步。从事大熊猫双胞胎育幼研究的专家黄祥明透露,如今专业技术团队在双胞胎育幼技术趋于成熟基础上,正不断改良技术,减少双胞胎培育过程中的风险,力争做到大熊猫双胞胎幼崽存活率100%。 159只大熊猫做了亲子鉴定 “基地已为159只大熊猫做了亲子鉴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管沈富军介绍,为保证圈养大熊猫种群健康成长,避免近亲交配导致种群退化,基地科研团队在完成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大熊猫微卫星数据库,分离筛选大熊猫微卫星标记100余个;建立大熊猫亲子鉴定、遗传谱系、种群遗传管理和遗传多样性评估标准化方法,通过在大熊猫圈养种群和野生种群研究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大熊猫圈养种群质量。
因众多科研产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被国内外公认为是开展圈养大熊猫保护科研综合实力最强,取得科技成果最多,应用推广效果最好的单位。基地科技项目管理部孔莎莎介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基地的专业人才队伍息息相关。目前,基地已逐步形成一个辐射全球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有专业技术人员49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2人、博士生导师8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5人。(温潇 郝爽 记者 刘春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