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语系萌妹脑洞大开爱发明

01.04.2015  16:14

  

  廖洪仪获得2项发明专利,是成都工业学院外语系建系以来首个获得专利的学生。

  

  为了查发明资料,廖洪仪长期泡在图书馆。

  日前,成都工业学院大三学生廖洪仪发明的“电动摩托车防寒装置”和“全自动小便斗出水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也是该校外语系建系以来首次获得发明专利。一个文科“萌妹纸”,是如何脑洞大开,发明了两个工科类的的专利?发明有了,她会响应国家和省上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加入创业大军吗?

  看哥哥冬天骑车冷

  她便发明“电动摩托车防寒装置

  “电动摩托车防寒装置”,是廖洪仪申请的第一个实用型专利。这个发明的起源,跟亲情有关。2012年9月,廖洪仪考入成都工业学院外语系商务日语专业。那年冬天,同样在成都生活的哥哥每天都要骑电瓶车上下班。有一次乘坐哥哥的车时,廖洪仪看到骑车的哥哥手冻得通红,她很心疼,心里就想着,要是能有一个防寒装置安装在电瓶车上,安全又保暖多好啊,这样哥哥在骑车时手脚暖和了。

  回到学校后,廖洪仪便开始查阅资料,她想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学校图书馆是她最长去的地方,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大量查阅资料后,廖洪仪发现电瓶车的把手上可以安装一个暖手套,脚踏板上可以安装一个暖鞋帮。这两个装置都可以通过碳纤维来制作。“碳纤维发热体广泛用于是制作家用电热毯中,这种材料既环保、对人体也有益。”廖洪仪说,她也曾想过用暖宝宝,但后来考虑到使用它成本太高,所以最终选用碳纤维发热体来制作。

  “暖手套和鞋帮都需要通电,电瓶车自带的电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为防止下雨天被雨水淋湿,暖手套和鞋帮的外材料是用防水面料制作。”廖洪仪指着专利证书上的示意图,详细介绍着。

  从有想法到发明设计完成,廖洪仪花了7、8个月时间。她说,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工科知识,幸好还有高中物理基础在,如果实在有搞不清楚的原理,她也向工科学霸同学咨询。最后,终于完成这项使用方便、安全性又高的发明。

  设计“全自动小便斗出水装置

  曾悄悄去男厕打探

  完成第一个发明,廖洪仪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脑洞大开。她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文科萌妹子,对周遭环境充满好奇。第二个发明“全自动小便斗出水装置”,便从她敏锐的耳朵开始。“实际上,这个装置跟男厕所便池有关。”廖洪仪笑着说。大一时,她无意间听到清洁阿姨的抱怨,男厕所便池长期打扫不干净,很多男生上完厕所后,不记得冲洗。如果是感应便池,又容易坏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廖洪仪再一次说动就动。她继续奔跑在学校图书馆里,查阅各种资料,以至于常常忘记吃饭。这时,日语也派上大用场。通过查阅日本先进技术资料,她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经过一年的反复设计和验证,甚至还偷偷跑去男厕所打探,也曾访问多家便池销售点搜集资料,“全自动小便斗出水装置”这项发明最终完成。“我通过安装的外套、内套、弹簧和踏板等装置对小便斗进行冲洗。”廖洪仪说,装置是安装在便池下面的。当有人上厕所,无意识踩到踏板上,水从底下灌出到小便池,实现第一次预冲洗。当人上完厕所离开时,踏板一松,水再次从底下冒出,实现第二次冲洗。这样整个冲洗便池的行为过程就无意识地融入到人们上厕所的过程中,也给清洁带来便利。“而且,这个装置不用电,成本又低,容易制造,很适合广泛推广。

  目前,这两项装置都已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廖洪仪也很希望将它们推广。“如果有投资者或者是企业对这两个专利感兴趣,我倒是很希望他们可以跟我联系。我们一起来推广。”廖洪仪说。去年年底,她已经成功应聘上重庆一家机动车企业。“我也是希望能够去企业好好工作,多积累一些知识,也为以后自己的发明能够更多推向市场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