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成都 地理之美 2015-07-17 15:43    来源: 成都商报

17.07.2015  16:54
一座因水而生的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一座温婉秀美的城,一座时尚现代的城。成都具备怎样的气质?

  “世界是平的。

  群山环抱于盆地的成都市 较之蜀道贯通的往日 选择了以另一种形式向亚欧大陆 乃至世界凸显自我的存在

  《世界遗产地理》为何如此关注成都?

   最成都

   一座城的精神与气质

  一座因水而生的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一座温婉秀美的城,一座时尚现代的城……成都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中,成都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城市所借鉴?我们的采访团专程奔赴成都,从自然、历史、非遗、旅游等方面分头行动、深入探访,去发现和领略成都……

  水网如织,土壤丰饶,物产多样,山明水秀,气候宜人,在西部版图内,仿佛是一处别样的绿洲。用世人共知的语言,这里被叫做“天府之国”。古来有云:“少不入川”,人来了就无法离开。同时,壮阔的大山与大江,并没有关住成都人探索外界的雄心。成都人的气质里,从来不缺直面挑战、拥抱变化。“湖广填四川”带来了以“包容鼎革”为主题的移民文化,成都继成为粮草大后方之后,一再成为华夏文化的大后方。

  当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成都能否登上历史发展的快车道?天择成都,变成了另一种价值观的展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500强企业有265家落户成都,“蓉欧快铁”的开通,80多条国际航线跨越地理界限,重新把成都放回了“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

  这或许是《世界遗产地理》深入成都一再寻找、梳理,反复言说的理由。

  “天府之国”养育了怎样的人们?

   天府之国 宜人成都

  2011年的春天,我曾到过成都市新津县宝墩古城的发掘现场。就在县城西边5公里的田野里,一大群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清理。据现场的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中国第三大古城。这里出土了豌豆、苡仁、稻谷等碳化物,即便不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至少也进入了相当发达的采集时代。

  我站在这辽阔的平原极目,远山朦胧,一派丰饶的景象。四五千年的史前时期,古人们一定也会在这样的春天寄寓秋天的丰收。从古至今,这里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与黄河文明并存的长江文明的中心之一。

  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安定的生活空间,让这座城市的发展、繁荣成为定数。这座城市免去了许多战争之祸,却也造就了它本身特有的安逸生活方式。

  那么,地理形态的封闭,是否也带来了成都人的固步自封呢?不然,自古蜀以来,成都就具有了移民文化的特质。秦灭巴蜀,来自北方的军队进入成都平原。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政权再次带来了河南河北军民。明清以降,湖广填四川。每一次移民,成都都以包纳百川的姿态来迎接,这从川菜的一味调料豆豉上便能看出端倪。豆豉产自江西,随着湖广填四川的潮流来到了成都。此外,名扬天下的小吃钟水饺,来自北方……成都人爱喝花茶的习惯也来自别处——清代的四川是旗人天下,旗人从京师携来富裕闲雅的文化,成都人绝无排外的恶习,面对北京城的玩意儿,无不群起而效仿之——京旗人侃大山,成都人摆龙门阵;旗人吃花茶,成都人也喜欢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