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启动"四改六治理" 3年后城区PM2.5浓度下降20%

10.12.2014  10:14

  按照《成都市大气雾霾治理专项工作方案》:

  2015年1月底以前,特大型饮食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

  2016年全面淘汰全市黄标车

  2017年底前,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

  □ 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作为 “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大气雾霾治理专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成都将通过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不断推进改善成都环境空气质量。

  《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五城区和高新区PM10浓度较2012年下降25%以上,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0%;二圈层区县和天府新区成都片区PM10浓度以2012年为基准下降25%以上;三圈层县市PM10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工业治污:

  3年内,燃煤锅炉淘汰95%以上

  根据《方案》,成都将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名录,督促企业强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废气排放企业实行定期监测、监察,重点企业每月不少于一次现场检查。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政府责令其停业或关闭。

  重点行业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方面,2014年底前完成国电成都金堂电厂、攀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达尔凯三瓦窑热电(成都)有限公司和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水泥公司,以及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等3家玻璃公司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2016年,完成攀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球团生产设备脱硫设施建设。

  燃煤控制方面,实施全市燃煤消费总量控制,逐步扩大全市禁烧区域。2014年底前,各区市县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近郊区县所有建制镇街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施禁煤;2015年底前,远郊市县建制镇街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施禁煤。绕城高速内及绕城外的区市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2017年,城市建成区内的燃煤锅炉淘汰95%以上。

  扬尘治理:

  大型施工工地逐步试行在线监控

  《方案》还对城市扬尘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建设工地将严格执行扬尘治理有关标准,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负总责,大型施工工地逐步试行在线监控,督促建设单位抓好工地扬尘治理措施落实,做到打围作业、硬化场地、设置冲洗设施、湿法作业、落土覆盖、物业化管理,严格查处违规现场搅拌、违规渣土运输、建渣高空抛洒、现场焚烧废弃物、车辆带泥出门、现场积泥积水等问题,实现施工现场围挡率100%、裸土覆盖率100%、路面硬化率100%、湿法作业率100%、除尘冲洗率100%、暂不建设场地绿化率100%。

  道路扬尘方面,逐步将绕城高速内区域及绕城外的区市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混凝土道路,改为沥青混凝土道路,绕城内所有道路及市域其他主要道路全面硬化。

  尾气治理:

  2016年全面淘汰全市黄标车

  与公众关系更为密切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方案》提出了逐步提高公交出行率和车用燃油品质等措施。其中新车准入方面,新注册登记车辆须与全国同步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转入车辆参照新上户车辆标准执行。在用车管理方面,2014年底前,机动车环保检验率达到80%以上,2015年底前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测监管系统。2015年淘汰郊区市县公务黄标车和2005年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2016年全面淘汰全市黄标车。

  车用油品方面,建立车用燃油质量保证机制,2014年底前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柴油;2017年底前,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2015年底前,建立全市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

  公共交通方面,到2015年营运里程达到108公里;逐年提高中心城区道路中公交专用道里程数。到2017年,公共交通出行率达4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客运比率达到10%以上。

  整治油烟:

  大力整治火盆烧烤、柴火鸡

  饮食油烟整治也是《方案》列出的成都治理大雾霾的重点。根据《方案》,成都将大力整治油烟超标排放。2015年1月底以前,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特大型饮食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2017年底前,座位数大于30个的饮食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

  成都商报记者获悉,饮食服务单位分类中的“中型”是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150㎡以上,“特大型”是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3000㎡以上。

  露天饮食油烟污染方面,成都将严格整治沿街违法占道以及在人口集中区域经营产生污染的露天饮食摊点和烧烤点,大力整治火盆烧烤、碳烤羊肉、柴火鸡等露天油烟污染。

  此外,成都还在制定《成都市饮食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最快有望年内颁布实施。

  同时,《方案》还就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政策解读

  成都市环保局:

  治扬尘 全市工地管理“一个标准

  针对新出台的《成都市大气雾霾治理专项工作方案》,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该局正在就方案中的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或正组织实施。

  空气质量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成都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5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0.9%,同比达标天数增加70天,达标率上升23.1个百分点;污染物浓度方面,PM10、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7.8%、17.9%、36.7%。市环保局分析,今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一方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扎实工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

  尽管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但成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成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

  城市建成区上千台燃煤锅炉要淘汰

  针对《方案》中的燃煤整治问题,成都今年已经开展了中心城区生活燃煤专项整治,五城区和高新区每月组织开展经营性燃煤专项联合检查,集中对农贸市场、饮食服务业(含农家乐)等违规使用燃煤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同时,成都还开展了全市燃煤锅炉摸底调查。根据摸底,成都全市建成区内有燃煤锅炉约1100台,目前已淘汰燃煤锅炉122台,完成年度目标。特别是督促指导金牛宾馆、132厂等城区重点空气污染源,正在抓紧实施“煤改气”工程。2015年,成都城市建成区内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要累计淘汰50%,完成省政府“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确定的2014-2015年淘汰燃煤锅炉271台的任务。

  不过,全市天然气供应普遍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成都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进度。对此,成都将重点推进崇州、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市)部分乡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万元新建燃气管线70公里,全市天然气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9%。

  扬尘治理,全市工地管理一个标准

  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方案》纳入的城市扬尘治理,除了早已提出的诸多措施外,今后将特别强调二三圈层的扬尘治理。据成都市环保局分析,随着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城郊接合部和郊区(市)县城市扬尘污染加重,扬尘污染由以前的点源型污染转变为线源、面源型污染。今年1-10月,二圈层区县PM10平均浓度高于中心城区和三圈层县(市),三圈层县(市)PM10平均浓度高于去年同期。

  因此,成都将把中心城区工地管理方法和模式向郊区(市)县推广,实现全市域工地管理一个标准、考核一把尺子,扭转二、三圈层扬尘污染加重趋势。

  现场探访

  成都商报记者探访得知,成飞公司、金牛宾馆的燃煤锅炉将进行改造

  最后“大烟囱

  即将消失在主城区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主城区内两大“最后的烟囱”都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成飞公司、金牛宾馆的燃煤锅炉都将进行改造,其他“煤苍蝇”式的小燃煤锅炉也正在清理中。

  大烟囱:

  即将消失在主城区

  成都绕城高速内,还有最后一批燃煤锅炉通过高耸的烟囱不时冒烟,其中锅炉规模最大的两家分别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台燃煤锅炉和金牛宾馆4台燃煤锅炉。

  记者在金牛宾馆看到,两根目测约为二十多米高烟囱下就是金牛宾馆的锅炉房所在地。“这4台锅炉还是烧煤的锅炉,我们也想早点改成烧气的锅炉。”金牛宾馆有关人员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与金牛宾馆相隔不过10公里的黄田坝,成飞公司的大门左侧也有3根高耸的烟囱正在冒着缕缕青烟。事实上,为满足污染物减排及生产区蒸汽需求,成飞公司拟在生产区内实施锅炉煤改气技术改造项目。

  柴火鸡:

  烟雾漫天飞

  昨日下午5时40分许,成都商报记者刚到锦江大道幸福梅林公交站台时,就看见几十米外的“梅林柴火鸡”其搭建的简易棚内,烟雾漫天飞舞。记者走进简易棚发现,棚内整齐摆放着10多个土灶台,灶台上放着土铁锅,3名工作人员分别站在3个灶台前调制着柴火鸡,还有专门的人员向土灶内添加柴火。因为掀开锅盖时烟雾特别大,工作人员不时用手扇着烟雾或者身体往后倾斜。

  工作人员透露,鸡舍就在店后方,食客现点现杀到烹制好柴火鸡,一般需要四五十分钟,考虑到烟雾比较大又呛人,都会让食客先到店内其他地方休息,等柴火鸡做好了,再叫食客进来吃。

  反映柴火鸡油烟污染的市民刘先生说,他吃过柴火鸡,味道的确不错,但他发现很多柴火鸡店生意爆满时,厨师同时在数十个土灶台上操作,要产生大量烟雾,“伤肺又伤心”,对此他希望有关餐饮店能做好油污排放措施。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火盆烧烤也存在和柴火鸡相同的油烟污染和出摊占道等问题。

  昨晚8时许,成都商报记者在万科路一家火盆烧烤看到,昨日下雨天气阴冷,店内没有一位食客,但让市民杨大爷不能理解的是,就算没有食客,该烧烤店仍然在店外的人行道上搭建了一个简易棚,里面还放了4张桌子。烧烤店的做法不仅是出摊占道,还影响了行人通行,“十分要不得”。

  成都商报记者 安利平

  原标题:天会更蓝 3年后城区PM2.5浓度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