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制造2025规划 成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03.03.2016  12:26

  打造三大工业板块

  大创造板块

  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以发展研发、创新产业及高端产业为主,突出科技研发、创新孵化及成果转化,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大园区,包括成都天府新区、双流、新津部分区域,重点发展研发和创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

  大智造板块

  以金堂行政区划内的成都工业战略后备区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突出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规划面积144平方公里的大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汽车等产业

  大车城板块

  以汽车城为核心,以发展汽车、高端装备产业为主,突出高端引领、品牌带动和产业融合,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的大园区,包括青白江部分区域和成都-资阳工业合作园,重点发展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航天等产业

  未来,可以人机交互的智能汽车等有望在成都制造,并走向世界。昨日,《成都制造2025规划》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成都将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产业倍增、质量升级,成为全国制造业强市。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第一步

  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市经信委副主任黎邦华介绍,未来10年,成都将坚持走“高端高效、集约集群、创新驱动、联动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道路,以“量质并举”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支撑的格局,打造成都制造“升级版”。

  战略目标上,成都将按照“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实施大智造,推进大融合,融入大循环”的发展路径,经过10年努力,实现产业倍增、质量升级,总体规模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制造业强市行列,成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步骤安排上,将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15~2017年,重点实施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第二步:2018~2020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成为“互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2021~2025年,在优势行业和重点领域形成全国创新引领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规划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优化空间布局,构建3大工业板块加N个县域工业园区的“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提出打造“大创造”、“大智造”和“大车城”3个工业板块,作为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重点在近郊和远郊区(市)县,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打造N个园区面积不低于20平方公里的、独立成片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智能制造

      将实现关键岗位“机器换人

      规划给出了实现的路径,提出分层级推进产业梯次发展,形成多元支撑格局。突出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稳定布局和市场空间的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形成主体力量;加快发展有一定基础、市场潜力和符合产业导向的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形成新兴力量;优化发展起“压舱石”作用、需要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食品、轻工、冶金、建材产业,形成稳固力量。

      “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成都将引进全球著名品牌电脑和智能手机研发生产企业,做大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培育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市经信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周卫东说,未来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产品都将“成都造”。成都将把握未来汽车产业智能、安全、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进入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方阵,“像变形金刚一样,更人性化、个性化的人车合一产品也不无可能在成都造。”还将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整车制造。

      周卫东介绍,成都将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在电子信息、汽车、食品、轻工、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分期分批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实现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和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开发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数字化智能产品,“到2025年,智能制造在3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推广应用。”    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