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初步形成“1+5+N”制度体系
努力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本报讯(记者罗向明)寒意渐浓,几天前的夜里,在成都文华路15号院,一盏盏路灯亮了,这让65岁的王婆婆感到温暖。“有了路灯,方便多了!”王婆婆记得,当天几名路灯管理人员忙碌了大半天,给大家送来了光明。这是成都市背街小巷“盲灯”维护工程的一个场景。
成都市努力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该市紧紧抓住解决“四风”问题这个关键,坚持把“问题管理法”贯穿活动始终,围绕查摆、剖析和解决“四风”问题建立问题登记、整改“两本账”,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销账一个。专题民主生活会后,针对干部贪腐、骄傲自满、“城市病”等,市委迅速制定落实整改措施,钉准钉牢“三个问题”,形成长效机制。对活动中梳理出来的“四风”方面问题24种具体表现,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和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设置整改时限,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取信于民。
针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全面推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发展主体上充分依靠群众,在政绩考核上充分尊重群众评判,在工作重点上着力于改善和保障民生。今年,全市投入195.4亿元,实施163个民生工程项目,惠及城乡千万居民。
针对履职尽责不到位、办事效率低下,作风粗暴、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问题,扎实开展包含清退会员卡、治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7个方面11项正风肃纪活动,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上班时间打麻将、打游戏等顶风违纪行为31起,对34名干部进行问责处理。
针对文山会海问题,严格实行文件、会议限额管理、集中审批,设立“无会周”和“调研周”,出台专项治理规定;针对“三公”支出问题,严控支出,规范公务接待,严格公车管理,严控因公出国(境)。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市委市政府发文减少18%,全市性会议减少14%,市财政公务接待费下降73.2%,会议活动费下降32.6%。
开展社保、教育、医疗、信访接访、政务服务等维护群众权益九大专项行动。该市梳理出100件群众有合理诉求的信访事项,实行领导包案,限时化解。7月以来,成都市教育实践活动办共受理群众举报信访件1011件,已到期办结734件。
成都市还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初步形成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的“1+5+N”制度体系——出台1个全市贯彻群众路线的总体实施意见;针对“四风”具体表现,形成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形式主义、严格厉行节约和具有成都实践特色的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权”运行,以及维护群众权益九大专项行动等5方面制度;各地各单位结合“四风”问题征求意见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N”个具体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