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港“红眼航班” 集中东南亚航线

14.03.2014  10:36

      原标题: 成都出港“红眼航班” 集中东南亚航线

  名词解释

  红眼航班

  所谓“红眼航班”是指起飞时间在00:00之后,且飞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航行时间少于正常睡眠需求的客运航班。“红眼航班”最初于1959年出现在美国,乘客下飞机时多睡眼惺忪,“红眼航班”因此得名。8小时以上的夜间航班不被认为是“红眼航班”,因为这些航班往往是在当地白天到达。

  目前,在国内航线中,除春运期间外,基本不存在“红眼航班”。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去联络一事持续发酵,引发众多旅客对“红眼航班”的关注。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航企和旅行社出于提高飞机利用率会联手推出旅游包机航线,从而捧红了“红眼航班”。目前从成都出发的航线上,“红眼航班”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航线;国内航线除了春运旺季外,已经鲜有“红眼航班”的踪影。

  据了解,“红眼航班”的机票价格普遍低于白天班机,不过对于“红眼航班”的安全性,包括空管和航空公司均表示,同保障白天班机的安全一样,保障“红眼航班”的措施是相同的。

  为何东南亚航线“红眼航班”多?

  旅客能在旅游地有完整时间

  “马航失联事件”让夜间飞行的航班,即“红眼航班”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谓“红眼航班”是指起飞时间在00:00之后,且飞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航行时间少于正常睡眠需求的客运航班。8小时以上的夜间航班不被认为是“红眼航班”,因为这些航班往往是在当地白天到达。“红眼航班”一般是为了提高飞机利用率,航空公司利用夜间飞机空闲时间安排飞行,降低航班成本。

  平时国内航线上几乎没有“红眼航班”。据了解,2006年民航局部分解禁“红眼航班”,国内民用航空机场的国内客运时间安排可延长到次日凌晨2时,2008年取消禁令放行“红眼航班”,但在春运期间,为了缓解高峰运输运力,航空公司才会在部分航线增加“红眼航班”。

  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国内航线基本不存在“红眼航班”,比如成都飞北京、成都飞上海最后一班的起飞时间在晚上10时左右。而成都出港的国际航班当中包机形式的航班多是“红眼航班”,包括成都飞普吉、吴哥、清迈、吉隆坡等航线,起飞时间都在凌晨左右。

  为什么东南亚航线的“红眼航班”最多?四川上航假期副总经理张新民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因为这些航班多是旅游航班,晚上抵达晚上回来,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完整,很多旅行社的包机都是安排在深夜起飞。另外从飞行航程上来看,新马泰、菲律宾更适合“红眼航班”,这些城市都在从成都出发5个小时航程范围内。

  哪类游客最青睐“红眼航班”?

  自由行散客省下酒店住宿费用

  记者采访的多位航空业内人士均表示,“红眼航班”的机票价格一般会比白天正班航班的机票价格低一些,主要是“红眼航班”大多是旅游包机航班。

  携程旅行网华西区公共事务部经理陆杨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散客方面,一些对价格敏感的自由行客户会倾向于选择“红眼航班”,一方面节约时间,增加旅游行程;另一方面,在飞机上过夜还能省下酒店住宿费用。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一家大型航企市场部的负责人,他表示国内北上广以及成都机场起降量大,时刻非常满,所以包机往往都排在凌晨之后起飞。此外,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火爆也产生了市场需求,“航空公司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飞机多飞。

  不过据多家航空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成都地区的“红眼航班”并没有受到影响,客座率也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

  “红眼航班”是否安全?

  航空人士称安全性不低于白天航班

  对于有关“红眼航班”安全性的质疑,上述航空公司人士表示,从安全性上看是一样的,任何一个飞行计划必须通过飞行部门、机务维修部门、地面保障部门统一认可才能执行。目前也没有任何数据显示“红眼航班”的安全性会低于白天的航班。“执行‘红眼航班’的机组人员白天都不会执行任务,此外航班的飞机调配也是统一进行,不可能让飞行连续运转。”他表示,飞机的保养、整修绝对比汽车保养频率高出几十上百倍,飞机在飞行一定小时后都必须“趴窝”,进行检查和保养。

  昨日,记者采访了成都一位塔台管制员,他表示飞机主要是靠雷达设备进行监控,夜间航班和白天保障是一样的,都需要机场、空管等所有部门的配合。并且空中管制员按照规定在连续工作两个小时后要休息半个小时。

  这名空管人员还表示,飞机在地面滑行和五边起降时,跑道两侧的导航灯都是开着的,作为塔台管制来说在夜间能见度好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导航灯以及航空器本身的灯进行指挥,如果夜间能见度太差,比如有大雾无法在塔台看到飞机在机坪上滑行,也有场间雷达能看得到飞机在场内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