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民”之变

29.04.2014  18:03

——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  日渐“成熟”的农业管理者

(朱虹)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投入产出比低等新的情况和问题。

  四川省崇州市形成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以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为核心,以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民”从一种身份变成一种职业,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日渐成为“成熟”的农业管理者。

   转变生产方式 要先有信心

  崇州是成都市粮食主要产区、四川省油菜基地县。但这个农业大县也跟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有着“土地分散、农业效益低下、农民转移市民化”等问题。

  “一家一户种田,无法实现机械化,且成本高,人力少,产量也保证不了,种地的收入有限。” 崇州市农发局“1十4 办公室”主任周维松是第一批“农田里的职业经理人”。

  “新的东西出来了,得先做给社员看。”周维松说,最初的困难就是沒人敢干,只有他自己干。他认为找到问题,再规划蓝图,才能保护耕地,保证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和信心。

  经过几年实践,崇州才形成了如今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种经营体系,既稳定了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又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机制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经济”的问题。

  据悉,2013年崇州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农田3.4万亩,水稻单产达561公斤、比上年亩平增加52公斤,增产粮食580万公斤。经测算,2013年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农业科技应用,每亩增效10-20%。

  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485元,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21个百分点。

   转变社会身份 要先有面子

  崇州创新性试验的核心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农户为核心主体,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经营。

  “在众多的创新中,崇州最大的成功在于农业职业经理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提高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周维松表示,作为第一批职业经理人,没有模板,只有探索。如今,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乡做一名“新农民”。

  但这些大学生不是都出于回乡建设的热情,周维松说:“他们多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外打拼不顺利,都市收入与支出不平衡才回来的。

  魏涛就是他们当中抱着尝试态度,做了职业经理人的一员。两次考取正式教师资格失败后,他觉得做代课老师工资低。2013年魏涛考上了村官,赶上了村里正在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后做了经理人,在田间地头总得到乡亲们热情地问候。” 魏涛表示做经理人,要面对很多困难。

  “面临‘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的困扰,一些企业缺乏田间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农户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致使经营发展步履维艰,甚至出现了企业失约、农民失利、厂房闲置、土地撂荒的情况。” 魏涛认为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先让乡亲们相信他能做好。

  针对以上问题,魏涛决定改变分红机制,保证不管盈亏,农户每亩地500元保底收入,再按比例进行二次分红。他告诉记者,此分红机制实施后,2013年每户保底最少700元,就近务农的劳动力在土地股份合作社打工每月还可以挣1000元。

  “通过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那些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搭建起了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一腔热情和一身抱负都有了‘用武之地’。”周维松说,“职业经理人”如今是一份有“面子”工作。

   转变生产主体 要先有政策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谁来种田,怎样种好田?”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崇州市积极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多渠道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有创业意愿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人能手和经商人员等到农业一线创业兴业。” 郭晓鸣告诉记者,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新型农民,实现了科学种田,提高了粮食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益,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毕竟是露天工厂,要用管理工业的思维做农业,那么一个熟悉农业、懂经营、善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就显得尤为关键。” 周维松告诉记者,土地性质不变、经营性质改变,职业经理人依托平台、创新生产来获得收益。

  据悉,职业经理人的收入分为合作社组织提供农业劳务、农业机具和育秧等专业性收入和合作社的报酬及奖励性收入。

  2013年,农业职业经理人每亩收益150元,平均年收入5万元,职业经理人通过规模化生产增加收入,收入有保障,高于外出打工收入。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分别可信用贷款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给予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补贴等。

  郭晓鸣谈到,给予农业职业经理人产业、科技、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扶持,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稳定了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激发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热情。

  在“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实践”研讨会上,专家提出崇州探索的“农业共营制”,就目前的运行效果来说应该是成功的,但是不是可以让其他地方复制,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把土地有效整合,把散钱聚拢、把人气攒够、把服务做足,值得下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