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再增添“绿色荣誉”:入选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14.09.2015  11:59

  成都城市绿地率35.69%

  人均公共绿地13.18平方米

  全市森林覆盖率超38.1%

  昨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协办的“2015绿色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新标杆发布会暨第二届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成都被授予“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这是我市继2014年9月荣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后,再增添一张“国字号”互联网单位颁发的“绿色荣誉”。

  生态城市建设成就获肯定

  本届论坛以“绿色化、新标杆”为主题。据介绍,2015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和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奖项60个,其中“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奖项20个。论坛指出,鉴于成都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战略和在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最终通过综合测评考核、专家意见分值、网络公示票数、媒体负面监测等4个环节,决定授予我市“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荣誉称号。

  “绿色”发展路径引关注

  近年来,我市将“生态”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07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2009年出台《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关于建设生态市的意见》,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和《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系列行政法规,对重要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保护,目的在于打牢宜人成都的生态本底,这样的 “绿色”发展路径也受到本届论坛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

  2014年入围“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锦江区白鹭湾生态湿地项目”和“龙泉山生态移民项目”给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成都向来十分重视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造走在全国前列。

  植绿护绿脚步继续向前迈进

  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年来不仅通过出台系列行政法规对重要生态环境实行保护,同时还加快龙泉山、龙门山和邛崃山系生态屏障建设,配套实施“百湖”工程,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努力实现“山山见绿、川川见水”的生态建设目标。实施环城生态区建设,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构建“六湖八湿地”的生态湖泊水系,着力形成以湖泊水系为特色的环城生态景观带。在此基础上,还打造城镇生态隔离区,保护与建设第二绕城生态圈,加快景观农田湿地、特色园区和成片森林建设,确保城市碳氧平衡。

  见缝植绿,我市还实施了中心城区“三环六通道”绿化工程等重大民生绿化工程,建设社区绿地、邮票绿地等。同时实施“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以来,专项治理大气雾霾、河渠污染、市容市貌、农村环境等,让城乡环境面貌得到巨大变化。

  当前,站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全新起点上,我市植绿护绿的绿色发展脚步继续向前迈进,正在加快建成“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宜人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