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兴起水下曲棍球
队员们手持弯棍在水中奋力游动追逐,运球传球。
一对脚蹼、一个面镜、一个呼吸管、一个特制球杆,再加上手套和水球帽,这就是水下曲棍球的所有装备。
水底的物理压力加上有氧运动,会双倍减轻身体的疲劳感。正是这种减压效果吸引爱好者参与。
队员们佩戴装备,准备下水训练。
一位队员浮出水面换气。
7月14日晚,成都城南一家游泳馆,泳池中几位年轻人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下曲棍球比赛。对大多数人都很陌生的水下曲棍球是一种新兴的球类运动,玩法类似曲棍球和冰球,但主要在水下进行,在东南亚尤为盛行。
2009年,曾在新加坡留学的张哲发起成立了“成都水下曲棍球队”,这也是全国第一支水下曲棍球的爱好者团队。6年时间,“成都水曲队”已从最初的2人扩展成为50多人的队伍,成员多为都市白领。
陈军就是“成都水曲队”的元老。她说,这个还未被商业化且具有娱乐性的项目给她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她开始接触水曲时,甚至还不会游泳,但现在,她的水下动作已经颇为娴熟。而且,对抗性十足却又低伤害的水曲,还让她练就了好身姿。“水下曲棍球最大的遗憾在于观赏性比较弱,观众无法看到精彩的比赛过程。”陈军表示,这也是大众不了解这项运动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成都水曲队”建立了微信群、QQ群,并通过降低参与成本等方式吸引招募爱好者,推广水下曲棍球。
更让人头疼的是符合条件的游泳场馆很难找。“因为水下曲棍球比赛必然会影响普通游泳者的活动,很多场馆不让我们玩。”陈军有些无奈地表示。
尽管推广不易,但水曲爱好者团队仍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继成都之后,北京、上海、南宁、广州、大连、邯郸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队伍。今年5月,成都队还联合其他几支队伍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杯”水下曲棍球交流赛。“我们参加比赛全是自掏腰包,不为名次,只为快乐!”陈军笑嘻嘻说道。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