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简介

28.10.2013  18:4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隶属中国气象局;2000年划转为四川省属院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4年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后备军官的普通高校;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高校。

经过60多年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信息科技和气象科技特色鲜明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国信息产业、气象事业、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被原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被成都市确定为“中国软件名城(成都)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学校被国家表彰为“歼10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3所高校之一。

学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有四川省重点学科3个。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科联成立于2010年1月21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科联工作,形成了以王均、唐永进、刁纯志、陈宁为顾问,学校党委书记赖廷谦为主席,敬枫蓉、余万伦、陈于仲为副主席,贺盛瑜、蓝鹰、李伟彬为正副秘书长,兰玉英等23位常务理事的领导成员;形成了文学与艺术,哲学、思想政治与法学,经济与管理,体育等5个专业委员会;有十余位各类学科的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聘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库,设立了社科联办公室(挂靠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处)和2位办公室成员(兼职)负责运行日常工作。学校社科联坚持召开一年1次常务理事会,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成果报奖、学术交流、学术沙龙等项工作,坚持开展“成信人文讲坛”系列报告和科普讲座进社区等活动,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学校人文社科学院主要有管理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部。其中管理学院开办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10个本科专业,建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所、旅游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所、人力资源与心理应用研究所、策划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所、城乡规划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有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分部、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统计学院开设有“政府统计”、“保险精算与金融统计”等统计学专业方向,建有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干部培训基地(成都)”;商学院开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工程5个本科专业,建有金融与财会研究所、国际贸易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文化艺术学院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艺术设计、社会工作等4个本科专业,建有语言文化研究所、文学文化研究所、社会工作与社区发展研究所、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研究所、文化传播与新媒体研究所;政治学院主要承担全校的思政课教学,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

学校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是四川省内高校中较早地、成规模地开展网络文化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信息传播与监管研究、网络文化与网络语言。

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物流、旅游等紧密结合,积极促进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作出了贡献。为加快推动四川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发挥了突出作用,学校参与制定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得到了蒋巨峰省长的充分肯定。

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探索出的互联网时代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方法,为政府统计及统计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国家统计局共建了“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学校开展的灾害统计研究、灾区重建幸福指数调查,参与撰写的《地震灾区民生社会问题调查》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肯定。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