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安全产业 “黄金甲”如何激活IT新局?

22.08.2014  15:49

防火墙,杀毒软件,U盾……尽管许多人对信息安全产业的范畴一知半解,但不妨碍它入选四川省确立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如果用数据说话,它似乎还是有些“尴尬”:成都这一产业2013年的业务收入仅有55亿元,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超过2600亿的体量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在专家看来,素有“黄金甲”之称的信息安全产业,其实是一尾鲶鱼,不仅壮大自身,还将激活核心硬件与操作系统的自主创新基因。它如何扮演了“搅局者”?

□沈良勤 本报记者 张守帅 罗向明

四川正在把握第三次机遇

四川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涛,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已有20个年头,据其判断,这一产业即是IT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第三次机遇,稍纵即逝”。

第一次机遇,得益于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诞生了诸如联想等知名制造企业,第二次机遇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华为、腾讯等软件公司从中脱颖而出。“要成为又一批‘伟大的’公司,现在就是时候。”李涛说,现代社会越来越依靠网络,系统数据安全变得极为重要,尤其在“棱镜门”事件发生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成为共识。

信息安全产业,包括基础硬软件研发设计、信息安全产品制造、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等方面,目前成都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别看只有55亿元,全国总盘子去年只有四五百亿元,我们占全国份额超过了12%。”成都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负责人汪锋说,成都处于该产业的第一梯队。

据了解,成都从事信息安全产业的企业达110家,拥有11类80余种产品。业内津津乐道的是,七成国家部委电子政务系统用的是成都造的“”。

信息安全,看起来是给网络“加壳”,给计算机穿上抵御入侵的“黄金甲”,李涛却说没那么简单。“CPU等核心硬件、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难道不存在‘后门’风险?”他认为,在信息安全产业带动下,核心硬件、基础软件也需要取得突破,由此推动中国IT产业出现新局。“四川的选择,抓住了要害”。

当前要抢先一步做标准

8月12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与双流县签署投资意向书,内容是建设国家示范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该集团总经理熊群力表示,四川将是整个集团公司在这一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在同一片区内,还分布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网络运营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四川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兴蜀,自2008年就在研究云计算产业,她正牵头制定国家云计算服务安全标准,可靠性、可用性等安全问题是重要方面。

她关注到一条消息。5月22日,国信办透露,我国将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这意味着,安全成了IT产品的先决条件。”陈兴蜀说,这对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是一大政策利好,她建议四川企业要有领头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汪锋亦有同感。2010年,成都开展四川省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编制,他曾动员一些企业投身其中。“部分企业重视不够,没看那么长远。”汪锋说,不久前标准出台,那些企业又觉得后悔,“道理简单,做标准的企业是权威。

成都已有不少行业翘楚。卫士通公司研制的密码算法,打破了国外密码机的垄断,成功为全国各大金融机构保驾护航。迈普通信推出了中国首家3G/4G行业应用系统、中国最高性能电信级交换机、全球首款多核开放式标准高端路由器等产品或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未来安全取决于智力转换

现在看来,信息安全产业是成都少有的能在全国能够数一数二的“名片产业”,这与成都“黄埔军校”的地位密不可分。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西南交大、信息工程学院、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众多信息安全科研院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李涛自豪地说,信息安全学科在四川设立较早,二十多年来为国家部委、部队和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是这一领域公认的“黄埔军校”。但是,从目前人才培养的数量看,已跟不上各方越来越多的需求。“换个角度看,要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成都,也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陈兴蜀说。

与此因素相关,如何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样是做强这一产业亟须破解的命题。“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的事,并不新鲜。”李涛说,中国至少70%-80%的科研成果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与其他产业不同,IT产业的成果如果不及时转化,放上几年或许就不领先了。

他所领衔的团队,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正在推动容灾备份的市场化。他强调,技术拥有者和发明人如果在产业化中缺失了话语权,变成了“别人的事”,不见得会有多大热情。

这不仅是巧合——成都刚刚发布了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都十条”,提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无疑,这是一重大激励。由于在蓉高校有部属、省属和市属之别,政策是否能发挥同样的激励作用,需再做观察。值得肯定的是,成都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