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归成都代管满五个月 简阳加速融入“大家庭”
错过换牌照高峰期后,简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曾昌军,准备在这几天把车牌从“川M”换成“川A”:一来可以享受绕城高速免通行费,二来到成都市各部门办事进出更加方便。
作息时间调成朝九晚五,公积金政策和业务标准统一,实现政策同城、发展同步、优势同享,社保医保接驳成都……
5月16日,简阳市从资阳改由成都代管。在过去的5个月里,成都向东,简阳向西,一场大“融合”在急剧上演。
陡增的压力
成都市又一轮工业“竞进拉练”要开始了,周孝亮感到有些莫名的紧张。
作为简阳市经信局局长,他亲眼目睹过“竞进拉练”的残酷。“那么多区县的领导干部一起,一个区一个市挨着看,现场领导还要直接进行比较点评,干差了脸上挂不住。”而这一次,他也是其中之一。
区划调整后,简阳市参照成都市各区市县配置,开始大力整合职能部门,将经信局、科技局、天然气公司等部门进行合并划转,以更好促进要素保障,推动工业企业发展。
“这些工作,不是说合并就立马合并的,其中有很多繁琐细节需要处理。”周孝亮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这几个月几乎从来没有正常下过班,每天有做不完的事。用他的话说,晚上做梦都在想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和成都整个工业体系、格局对接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加快发展,以免在“竞进拉练”场上“红脸出汗”。
短暂的兴奋后,简阳市各级干部,都觉得被一股无形的强大压力笼罩,“甚至突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从7月份开始,成都市委组织部牵头各部门到简阳开办“汇蓉大课堂”,以帮助简阳各级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思维方法等方面与成都全面接轨、加速融合。
简阳市也启动“新起点、新征程、新目标,提素质、提能力、提形象”的“三新三提”大讨论,为全面融入成都掀起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每次听完一堂“汇蓉大讲堂”,石板凳镇党委书记周建江就立即组织全镇的工作人员一起学习,同时进行“三新三提”大讨论。他笑言,“我们也要层层传导这种压力和紧迫感,只压到自己身上遭不住。”
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
原本就有合作关系的简阳和龙泉驿区,如今无论在市、区层面,还是一衣带水的乡镇层面,合作往来更加密切了。
不久前,简阳市养马镇与龙泉驿区柏合镇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缔结友好乡镇,建立了规划共谋、产业共兴、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党建共创的“五项共识”机制,为两镇友好合作、进一步拓展深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促进简阳各乡镇快速融入成都发展节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实际上,早在2008年,成都市和资阳市在靠近龙泉驿区的简阳境内,就共同组建了全省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用以承接龙泉汽车产业关联企业的进驻。“经过8年的打造,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简阳市经信局产业园科科长陈志华介绍,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实现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签约项目66个,其中签订正式协议43个、战略合作协议23个。
如今,按照“全域成都”的规划理念和成都市“3+N”工业布局,在龙泉驿和简阳之间,将崛起一座产城一体的“龙简新城”。
按照成都市统一规划,简阳将在原成资工业发展区基础上将石盘食品医药产业园纳入,作为成都市“大车城”板块的一部分,总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涵盖养马、石盘、周家、灵仙、壮溪五个乡镇,重点发展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产业、精密机械(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汽车产业和食品医药产业,产城相融、产城一体。
板块内的企业已经享受到了变化带来的红利。
9月14日,成都相关领导率一汽丰田、中嘉沃尔沃、四川现代等12家成都市整车汽车制造企业,到生产汽车轮胎的简阳海大集团,进行供需对接洽谈。“以前不要说来那么多整车企业,请1家来都很不容易。”海大集团董事长向春东说,这轮洽谈,可以说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简阳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韩春健也强烈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现在主动到简阳来考察的企业增多了。”韩春健介绍,在最近成都市组织两场到沿海招商活动上,专门对简阳进行了重点推介,一些汽车整车企业,还有临空产业相关企业,都对简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热闹起来的小镇
天府国际机场的开建让简阳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新机场场址位于简阳市芦葭镇附近。这里原本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小镇,青壮年几乎都出门打工,暮气与破败,一度侵蚀小镇。
区划调整和机场建设启动,让这个小镇人气急升。
风貌仍有些杂乱,但人气很旺。细心的小镇居民发现,3个月前全镇只有2家面馆,现在居然发展到了8家。就连以前从来没有到镇上进行过销售活动的房地产、小汽车等行业也陆续进入芦葭市场,抢占商机。芦葭聚香园饭店今年4月本已辞退了所有服务员,濒临关门,现在居然也奇迹般“起死回生”了,新聘了6名服务员,仍不能满足需要,现在吃饭都得提前预订。 芦葭镇的一份统计显示,今年6—9月,全镇新增店铺25家,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同比增长35%,银行存贷款余额同比增加254%,租房数量同比增长387%。
从7月22日开始,芦葭镇开始启动群众搬迁工作。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镇长陈世君和其他镇村干部每天差不多早晨5点多钟起来,挨家挨户讲政策、作解释,跟村民们拉家常、套近乎,用了40天时间,完成了450户村民搬迁。而村民表现出的大度和理解,也让他们感动。“有些村民还主动和我们一起,去给那些心里有顾虑的老乡做工作。”
一部分村民选择了货币安置,到县城或者周边场镇安新家。对于不愿远离故土的村民,芦葭镇在建安村开始打造新型社区安置小区。
430多亩的安置区周围,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乡村面貌,长满竹子的小丘陵一个接一个,一幢幢一楼一底的小板房顺着山弯而立,窄窄的机耕道在菜地里蜿蜒。
不过,村民们坚信,再过10年左右,这里将是一个崭新的新城,他们就是未来新城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