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新发展超150个家庭农场

23.05.2014  17:05

  2014年力争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900亿元

  新发展粮经种业基地5万亩,现代种业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

  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发展到50万亩

  都市现代农业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追求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成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有哪些具体措施?

  记者昨日专访市农委主任许兴国,他解析了成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成都将按照“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要求,用工业化创造的物质成果装备农业,用信息化带来的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用城镇化提供的消费需求支撑农业,加快推动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高端化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

  成都实施高端农业倍增计划,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推动三个领域发展。“我们要坚持‘全产业链’的思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许兴国表示,成都将打造千亿产值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百亿现代种业和百亿绿色有机农业。

  按照计划,成都将在2014年力争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9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5%。新发展粮经种业基地5万亩,全市现代种业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发展到50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到55万亩以上,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0个,全市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到50亿元。

  “用工业化的成果装备农业,将给现代农业带来新的活力。”许兴国说,成都正在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和通信、光电、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今年,成都将加大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力度。力争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启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产业基地20个。实施100万亩粮油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工程,全市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以上。

  规模化

  年底耕地规模经营率达55%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致富的必经之路。根据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成都2013年的土地规模经营率已经达到52.8%。

  “今年将继续强化规模经营。”许兴国表示,成都今年继续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和“大园区+小农场”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推动“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到2014年底,实现全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55%以上。

  为了保障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成都将抓好粮油、蔬菜供应基地建设。粮食生产方面,将继续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240万吨。全市将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补贴标准,将补贴范围从水稻扩展到小麦、玉米。

  品牌化

  新增5家十亿企业

  今年,成都将强化主体培育,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激励机制。

  许兴国表示,今年成都将力争新发展家庭农场150家以上、种养大户100户以上,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0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新增5家。着力打造2-3个农业高端品牌。

  为了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成都将创新农业投资体制,加快实施农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探索建立工商资本投入农业领域的准入监管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今年,成都计划新引进农业重大项目60个,吸引社会投资150亿元以上。

  今年将新建田园化景观化农业基地35万亩,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推动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发展,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点位20个,统筹举办乡村旅游节会活动31个,力争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收入达到160亿元。

  项目点击

  工业化设备应用 农业园区变身农产品“工厂

  户外气象站自动感应、预估天气状况。传感器感到土壤偏干自动开始灌溉。通过高清摄像头,技术人员不需要到大棚,就能判断作物是不是遭受病害。

  位于彭州濛阳镇的种都国际蔬菜科技产业园,农业生产早已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的新姿态。

  这个园区始建于2011年,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集蔬菜科研育种、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优势种苗高效繁育新技术试验示范为一体的蔬菜科技产业园。“这里不仅是农业产业园区,还是蔬菜主题公园。”四川种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剑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这里主要的营收项目之一。

  走进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就到了园区的育苗研究中心。每年有1000万株左右的蔬菜种苗,从这里产出。奇怪的是,这里既没有人负责播种,也没有人负责浇水施肥。一切都靠自动化设备完成。负责为蔬菜种苗浇水的设备,被称为潮汐式灌溉系统。“这里安装了很多传感器,感应土壤、空气等环境数据,在种苗需要的时候,自动提供水分。”喻剑炜说。

  不仅是育苗工厂和大棚内部,整个园区都建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感知系统,连园区内的锄头上都有感应器,记录谁在什么时候使用了这个器械。成都商报记者在园区的控制中心看到,这里的电脑上能够全方位掌握园区的各项情况。(记者 谢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