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电车记忆:“小辫子”电车下雨漏电老熄火
成都最早的无轨电车。(资料图)
与天津、大连、上海等租界或口岸城市不同,老成都没有有轨电车,但是却有无轨电车。1962年到1996年,在盐市口、九眼桥、通惠门、火车北站,随处可见无轨电车。
1962年1月1日,成都无轨电车开通时,周琼成为了第一批电车驾驶员。当年的电车驾驶员一人要身兼数职。周琼早上5点多起床,调停时间要洗车,还要爬上车换炭块,下了班还要去调查客流量。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成都的灯会在通惠门站旁边的文化公园,周琼一到春节就要加班。
从开业那天起,电车就保持着“下饺子”的状态。周琼说,成都市共有5条电车线路,电车1路从火车北站到盐市口,形状如同现在的18米大肚公交车,是两截式的绞盘车,前后3个车门,共46个座位。在公共交通缺乏的年代,经过主要干道的电车,总是像“压缩罐头”一样挤满了人。
电车回归“第一时间去赶车”
“4分钱坐两个站,6分钱坐3个站,1毛2可以坐全程。”周琼说,经过主要干道的电车绿色环保,麻烦的是每天要给“辫子”上换炭块,下雨时漏电摸下车会发麻。
1996年,电改气,5条电车线路变成了55、56、47、64、65路公交车。“‘小辫子’质量不太好,老掉下来,车熄火了,司机只得爬上去修理。”老成都姬勇说,满城盘结的电线也影响了城市的美观,随着马路的扩宽,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多,在成都穿行30多年的无轨电车才退出了历史舞台。昨日听说成都首条有轨电车开工建设了。“老电影中那种场景又可以重现了。”姬勇说,通车之后,希望能第一时间去赶车。
上世纪60年代
当时成都共有5条电车线路,1路车是两截式的绞盘车,前后3个车门,共46个座位。
上世纪90年代
1996年,电改气,5条电车线路变成了55、56、47、64、65路公交车。在成都穿行30多年的无轨电车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
车长:20多米容量:可载300人时速:20公里运量:7000人/小时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