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新时髦事儿:去小剧场听相声

19.06.2015  17:28

    6月18日晚,一场牙尖相声大会在位于成都大慈寺路66号的哈哈曲艺社小剧场内上演。大部分时间里,剧场里笑声、“”声不停。在这里,相声很“”,观众也很年轻。

    经过5年的摸索,相声小剧场不仅成功在成都扎根,还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去小剧场听相声,是件时髦事。

    【现场】粉丝都是年轻人

    6月18日晚7点,记者提前来到哈哈曲艺社,古香古色的木质长条桌和圈椅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对面的“出将”、“入相”老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两把话筒架。

    随着时间推移,小剧场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环顾四周,能坐近百人的剧场里基本满座,而且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的婚礼!”晚上7点30分,哈哈曲艺社的主持人一开口,台下观众就响起“”声一片。观众对着演员说“”,是相声演出时,观众和演员独有的交流方式,既可以是叫好,也可以是起哄。一开场,剧场里就“”声四起,说明这些观众时常到现场听相声。哈哈曲艺社社长田海龙告诉记者,曲艺社的21名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粉丝。

    和女朋友一起来听相声的焦燃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去年底开始听哈哈曲艺社的相声的。“小剧场相声和电视里看到的相声完全不一样,参与度高,像大家在一起玩。

    【幕后】打造“潮牌”相声

    火爆的现场得益于哈哈曲艺社打造“潮牌”相声,吸引年轻观众的策略。

    从2011年开始,哈哈曲艺社就辗转成都大慈寺雅韵学堂、悦来茶馆、成都市工人文化宫等多地,但是由于成本、选址等多方原因,都以失败告终。2014年6月,哈哈曲艺社通过众筹集资,租下现在的房子,才安定下来。

    但无论地点如何转换,这群以“80后”为主力的相声演员始终瞄准年轻人的市场。“我们坚持保留传统相声的骨架和结构,又换上当下的笑料和内容,就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就永远是新相声。”田海龙说。在当晚演出的6个节目中,除了快板《奇袭白虎团》是传统老段子,其余的5个相声都充满了“”味。田海龙告诉记者,哈哈曲艺社每月12场演出,每个人第二个月就得有“新活”。

    营销同样很“”。“先是微博再是微信,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做宣传。”为此,哈哈曲艺社还推出了手绘漫画。今年,哈哈曲艺社又出新招,尝试大数据营销。“比如他搜索了话剧、演出,就有可能是我们潜在消费群,我们就会推送演出广告信息在他的页面上。”田海龙告诉记者,哈哈曲艺社的主力消费人群,主要是“70后”到“90后”有文化需求又愿意花钱消费的人群。

    【未来】多元出击求发展

    “潮牌”相声为哈哈曲艺社带来了不少票房,不过这不足以维持小剧场。“房租和水电费的成本,一个月在3万元左右。”田海龙说,小剧场相声一张VIP票才88元,除去场租、水电、人员工资等成本费用,每个月都在亏损,全靠旅游演出、商业演出的收入弥补剧场亏损。

    试水相声小剧场,哈哈曲艺社并非唯一一家。2010年至2014年,成都另一个“80后”相声团体笑艺场辗转多处,探索相声小剧场的生存。不过由于选址和内部分歧等问题没有坚持下去。哈哈曲艺社成为唯一一家在成都扎根下来的小剧场相声团体。

    如何把相声小剧场坚持下去?哈哈曲艺社也在不断拓宽思路。“去年,我们开展了语言培训业务,今年则打算推出相声剧。”“政府采购也是一块市场。我们刚刚和哈哈曲艺社签订协议,采购他们一台演出作为第三届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的开幕演出。”省曲协秘书长李蓉一直在关注相声小剧场的发展,她表示,今年政府提出要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相声小剧场可以通过自身节目创作,分享这块蛋糕。“现在文化消费市场也很火热,相声小剧场应该在策划上多下功夫,通过多元业务来拓展发展空间。”(记者 张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