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均每天吃1.5斤蔬菜 一棵白菜上桌过几关?

24.10.2016  00:32

制图 王雪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两个创建”)以来,成都贯彻落实中央“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针对“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消费”的市情,根据“机器换人、机器助人”的总体思路,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探索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域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智能感知与响应系统,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信息化监管、全社会共同治理的“智慧食安”新格局。

   成都率先打通食品安全数据资源

   机器换人、机器助人 实现“智慧食安”

  目前,成都市率先打通食药、卫计、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贡献。数据中心深入探索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智能监管模式,全面提升成都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提升工艺提供契机、为公众满足知情权提供通道,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成都每年消费生鲜蔬菜450万吨,人均每天约1.5斤”,这是成都市农委的最新统计数据。生鲜蔬菜是市民每餐的标配,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地位如此重要,安全如何保障?

  你知道成都是“世界美食之都”、你知道成都是一个餐饮消费大市,但你或许不知道,成都在实现“智慧食安”的背景下,一棵白菜要想登上餐桌,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生产质量关

   地点:都江堰市蔬菜质量安全联盟

   实行销前检测 从源头控制风险

  在都江堰蔬菜质量安全联盟的育苗大棚内,一株株白菜苗从土壤中探出了头。它们的成长备受市民关注,尤其是施肥和施药环节。

  养育它们的是都江堰蔬菜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自愿组建的一个区域性互助组织,唤作蔬菜联盟。联盟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机制运行,现在共有44个成员,其中农业公司1家,专业合作社10家,种植大户33家。

  “首先,我们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当年品种,统筹组织育苗。”蔬菜联盟董事长蒯世军说,联盟采取“团购”方式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降低生产成本,把好“源头关”。

  当分发给种植户的白菜成熟时,蔬菜联盟会对成员生产基地随机展开农残抽检、送检,建立销前检测制度,产品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上市销售,并扣缴保证金,年内两次检测不合格的,解除成员身份。这就从源头控制了农产品的质量风险。同时,成员生产信息档案统一纳入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小到一棵白菜的生产都可以实现全程可追溯。

  

   政府监管关

   地点: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

   手机APP实时调度 智慧监管

  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是都江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挥调度中心。目前,都江堰市将辖区划分为14个属地网格、112个基础网格,确定65名县级监管员、143名镇(乡)级监管员以及112名村级协管员,对辖区内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全程化、贴近式的监管服务,监管下沉到村。

  依托为农服务中心,都江堰建立了以网格化监管为核心,检测评价、追溯管理、物联网控制、标准查询为支撑的“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挥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手机终端APP实时进行调度指挥,实行线上监控与线下监管相结合,随时开展区域网格管理、监测任务下派、监管人员督查、数据信息上传、应急事件处置,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履责阵地化、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评价实时化、监管调度一体化”。

  

   市场准入关

   地点:双流白家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入场前须检验 入场后要抽检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品类最齐全的“一站式采购”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成都最大的“菜篮子”。每天凌晨4点左右,来自都江堰等地的大量白菜在此批发。

  要想进入市场并非易事。第一关是智能门禁系统。商户凭借有机蔬菜认证、绿色蔬菜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检验或检疫合格证及外市场销售票据刷卡入场销售。否则,工作人员就会引导商户进入待检区进行抽样检测,20分钟左右,合格后由快筛检测室出具合格证书,这才可以刷卡入场销售。

  与此同时,市场每个月还要对全场3000个商户进行全覆盖抽检。对被确定为高危产地或品种的商户,每周进行定量检测。同时,每个商户拥有“唯一”的二维码,信息实时更新。

  此外,市场内部分商户入驻“源本生鲜”电商平台。加入平台的所有生产经营主体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查看食材来源信息、监管部门的日常巡查信息、消费者的评价及投诉信息。

  

   消费体验关

   地点:成都七中高新校区

   食材信息可追溯 厨房重地随时看

  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食堂门口的显示屏上,高二女生陈茁芊用手指轻轻一碰,一棵白菜的前世今生便“蹦”到了眼前。食材信息、农药是否残留、供货商姓名、配送时间甚至连配送车辆的车牌号都“触手可得”,扫描电子显示屏左下方的二维码,可看到食堂食品安全等级评级、食品原材料采购、从业人员健康证、餐厨垃圾处置、食品添加剂使用等重要信息。学生家长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

  同时,学校在食堂内设置了三个“视频厨房”,厨房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按照政府要求,成都城区学校年内将基本实现“明厨亮灶”,厨房重地一览无余。校园食品安全被无数双眼睛盯紧。

  

   餐厨垃圾处理关

   地点: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回到农田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吃饭的剩菜剩饭去了哪儿?每个市民对此极为关心。

  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简直就是成都的“大胃”。成都中心城区每天40%、约200吨的餐厨垃圾被它消化掉。投运三年,成都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已无害化处置餐厨垃圾18.5万吨。成都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

  这个项目采用的生物发酵技术和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餐厨、厨余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资源化利用达到95%以上。固态的餐厨垃圾会变成半成品的腐植酸有机肥。液态垃圾则会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分化成沼气,为工厂提供动力。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更重要的是,全程监控下的餐厨垃圾再利用从源头上控制了地沟油、潲水油的食品安全隐患。成都商报记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