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都市现代农业 成都人均1分多菜地保障千万人吃菜

25.04.2014  16:15

李倩薇 肖林

  “民以食为天”,在快速现代化、国际化的特大城市成都,1400多万常住人口餐桌上的菜够不够吃、品种多不多、安不安全,成了不可小觑的大事。

  成都市在推动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中,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和科技支撑、落实保障措施,让人均1分多菜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另一方面完善流通体系、保障质量安全,让成都1400多万人能随意选择,放心装满自家“菜篮子”。2013年,成都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36万亩、产量531万吨,蔬菜自给有余、外销100余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98%达1.29万元。

  大园区小农场蔬菜保供心不慌

  成都人均菜地面积仅有0.17亩,一般一家农户也仅有2、3亩耕地。如果靠散户种菜,随意性大、收益低、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农民种菜卖菜积极性受到影响。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这一对突出矛盾,近年来成都以“家庭农场“大园区+小农场" >大园区小农场”等模式,大力发展蔬菜适度规模化种植,增加菜农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同时提高单产、以高产出保障城市蔬菜供应。

  在成都崇州市王场镇陈丹的家庭农场里,有机蔬菜长势喜人。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陈丹的家庭农场从5年前的5.2亩承包地扩大到179.8亩承包地,主要种植生态有机蔬菜、发展稻田养鸭。2013年7月,陈丹的鸿宇家庭农场注册成立。目前,陈丹的家庭农场由她、丈夫以及父母4人经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发挥各自所长、分工合作。2013年,陈丹的家庭农场实现销售收入198.5万元,纯收入52.5万元,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

  家庭农场模式是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扶持的“菜园子”模式之一。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以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近年来,成都市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对于现有35万亩常年基本菜地,基础设施提升建设达标后,市级财政按照800元/亩给予一次性奖励;大力推广“大园区+小农场”、“家庭农场”等生产模式,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内从事蔬菜生产的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成都的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目前全市共有蔬菜合作社400多家。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出现新津柳江6000亩的连片设施栽培区和邛崃单一企业1000多亩的大棚蔬菜生产。

  记者来到西部地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成都彭州市,在彭州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看到,一片片标准化的菜地整齐排列,种着白菜、韭菜、大棚空心菜等大宗蔬菜,田间的木牌上写着“刘军家庭农场,50亩”、“堂旭家庭农场,60亩”。彭州凤霞合作社社长徐开友告诉记者,这片基地约有1000亩,由23名种植大户的农场组成,以“大园区+小农场”的模式经营。

  在这个合作社,从培育、栽苗到销售,空心菜苗已经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亩地年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我们这里的菜苗现在都是按根算钱,最高卖到1毛3分钱1根。”徐开友说。

  而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凤霞村的空心菜苗种植都是散户为主,直接销售给经销商,定价权在经销商手中,同样品质的空心菜苗只能卖到8厘钱一根。而有了合作社之后,园区的所有农场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有了定价权,还注册了蔬菜商标、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平台。现在,空心菜苗不仅价格提升了10倍,而且不愁销了,“每到收获时节,来自成都周边市县、南充、阿坝甚至重庆地区的经销商们就早早来到基地收菜。”这些都是凤霞村走合作社路子带来的改变。

  然而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对蔬菜收获之后的存储和冷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遇上蔬菜滞销,贮运冷链的设施将直接关乎菜农的切身利益。

  为了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成都市大力支持开展产地商品化处理,对于新建分级、整理、清洗、包装、冷链设施全链条产地商品化处理场的,经认定后,市级财政按总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加工企业在大宗蔬菜滞销时段收购滞销蔬菜的,市农发投公司优先给予收购资金委托贷款或提供贷款担保,市级财政给予50%贴息支持。

  成都市农委总农艺师姚光贵表示,成都市价调基金还将从今年开始,每年预算安排1.5亿元专项用于“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

  流通体系趋完善供应充足价格稳

  蔬菜是一种受时令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很大的作物,自然的旱涝、暴雨、病虫害,市场的供需不对称、缺乏或滞销等等状况都将影响一个地区蔬菜的供给、价格。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发展流通体系建设,以大物流保障蔬菜供给,以产销“无缝”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有效平抑蔬菜价格。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位于成都彭州市濛阳镇的雨润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就忙碌起来。千余辆各个省份的货车进进出出,每天超过9000吨蔬菜在这里交易,然后进入超市或农贸市场销售。该中心集蔬菜、果品大宗交易,加工配送、冷藏储运于一体,配套有信息网络、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功能。

  雨润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少明告诉记者,来自四川及全国23个省区和东盟国家的蔬菜在此集散,形成了“全国买、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2013年,该市场果、蔬交易额已破百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200亿元。

  该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充分的竞争对平稳蔬果价格作用明显,同时起到了“菜篮子”供应稳定器的作用。去年7月四川暴雨洪灾期间,本地蔬菜产量大减,而该市场通过跨区域集散,调配来自全国的蔬菜,蔬菜供应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平时增加800吨/天,有力保障了成都和四川地区的蔬菜供应。

  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成都“菜篮子”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成都正统筹引导物流企业在城郊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企业建立冷链加工及配送中心。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电子交易、电子结算。

  成都的这一揽子鼓励政策,让成都成为“南菜北运”和中西部地区蔬菜的集中中转站,也使得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

  温江区富农蔬菜合作社创新采取“蔬菜直销配送”经营模式,消费者自主选择,选定后与合作社签订“期货合同”,合作社根据订单情况,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的品种布局,克服了盲目种植带来的无序竞争,也使农民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蔬菜“统供直配”减少了中间环节,平抑了蔬菜价格。以三口之家为例,合作社直配一次绿色放心蔬菜6公斤,消费者仅需支出14元左右,比市场零售价低4-6元,真正做到了让利消费者。目前,该合作社的月订单量已突破5000户。

  富农蔬菜合作社是成都市众多直营直销合作社的缩影。近年来,成都探索建立直营直销常态机制。开展“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自营比例;对专业合作社进入超市销售大宗蔬菜的给予补贴;享受政府资金扶持的菜店,大宗蔬菜零售价格应低于市场价。同时鼓励蔬菜生产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创新网上卖菜和“菜宅送”等销售新模式。

  这种直营直销的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和中间加价,从田间“菜园子”直接到老百姓的“菜篮子”,从而让老百姓买到价格更便宜的蔬菜。

  “益民菜市”也是直营直销和标准化菜市的一个缩影。金堂唐发合作社、彭州凤霞合作社……在成都市锦城大道益民菜市,几排摊位整齐地码放着各个合作社直销的蔬菜。自从这个菜市开张以来,附近南苑小区的刘阿姨就一直在这里买菜,因为这里的菜不仅比传统菜市场便宜,而且吃得放心。

  益民菜市是成都市加快标准化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目前,成都市大力发展公益性菜市、菜店,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开设社区惠民菜店。对于标准化菜市场与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新建与改造,市级财政给予建设补贴。

  记者了解到,成都这样的益民菜市和便利店已经开了近30家,今年还将累计新建5家;同时在菜市场配套不完善的老旧院落,新建微型菜点50个。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