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业结构密集调整区县打造“经济升级版”

13.05.2014  08:52

  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增长动能。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挖掘增长动能产业发展,是影响经济运行走势的关键因素。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加快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夯实我市经济稳增长的核心支撑。一要构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二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强化创新驱动。

  ———2014年4月14日 全市经济工作专题会议

  产业发展,是影响经济运行走势的关键因素。在成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布局中,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才能夯实成都经济稳增长的核心支撑。而这些产业支撑又分布在各区(市)县。因此,只有每个区(市)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才能形成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的合力。

  成都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区(市)县,亲眼目睹了各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的生动实践。我们相信,随着各区(市)县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支撑成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底部基础将会越来越牢固。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 雷浩然 袁勇 摄影记者 刘海韵

  1820

  一汽—大众成都工厂1分钟生产一辆新车,日产量已达1820辆,一季度产值实现122亿元

  20%

  一季度,高新区内的重点企业英特尔、莫仕、蓉生、日立电梯等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

  10

  今年年初,“新三板”扩容,共有10家来自高新区的企业成功登陆,数量位居西部第一。

  12.77亿

  围绕“蒲江雀舌”,蒲江已形成“一条龙”产业,其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2.77亿元

  寻找动能

  构建三产联动

  经济动能持续释放

  先进制造业:

  一季度经开区整车产量超21万台

  成都各区(市)县在打造“经济升级版”过程中,产业门类各有侧重。记者发现,一、二、三圈层目前基本形成工业做支撑、弥补服务业短板、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三产联动”格局。今年前4月,多个区(市)县产业快速释放经济动能。

  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269.3亿元,同比增长了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区内的重点工业企业英特尔、莫仕、蓉生、日立电梯等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20%以上。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新区在去年首个成为全省“GDP千亿园区”,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等产业呈明显提速状态。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89.16亿元,同比增长了36.17%。

  以经开区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前4月份释放出高产能。数据显示,一季度经开区整车产量达到21.3万台。其中最大的贡献者是一汽—大众成都工厂,今年该企业产能全面大释放,生产节奏已调至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在1分钟生产一辆新车的速度下,企业的日产量已达1820辆,一季度产量达144512辆,产值实现122亿元,成为今年该区首个首季破百亿元的汽车企业。

  现代服务业:

  人南商务区诞生“亿元楼”群落

  楼宇经济、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前4月也持续爆发活力。武侯区是楼宇经济的重点区域,该区还成立了“楼宇办”来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在楼宇经济密集的人南商务区,诞生出一栋栋“亿元楼”———农商银行大厦税收近12亿元,成都力宝大厦即将迈入2亿元。新的总部楼宇正在快速兴建,成都大悦城、金楠天街、科华国际中心等项目将进一步完善片区的商业和生活配套设施。

  高新区金融服务业板块近期频繁“开花结果”。年初,“新三板”扩容,共有10家来自高新区的企业成功登陆,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在支持中小企业冲刺“新三板”方面,高新区的盈创动力平台作用明显,该平台已经为上千家中小企业融资超过130亿元。

  现代都市农业:

  蒲江雀舌已形成一条龙产业

  现代都市农业在三圈层各区(市)县也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拉动力。约上两三个朋友,泡一杯“蒲江雀舌”到蒲江县成佳茶乡生态农庄“偷得浮生半日闲”,已成为许多成都人的休闲方式。在这里,品茶、赏茶、采茶、制茶、茶艺表演、茶膳美食形成了“一条龙”产业,也显现出蒲江县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蒲江县在全国首创了“企业 合作社基地”、“托管经营”等模式,与茶农建立起合作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据权威机构评估,蒲江雀舌区域品牌价值已达到12.77亿元,而蒲江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为10.55亿元,蒲江杂柑区域品牌价值8.64亿元。

  探索后劲

  培育新兴产业

  长远发展后劲增强

  手游产业:游戏工场巨资孵化“成都队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用明显。移动互联、轨道交通、建筑工业等一批代表未来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板块正在各区(市)县蓬勃兴起,为区域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

  5月7日,位于高新区天府软件园E区的成都游戏工场宣布,截至今年4月底,游戏工场已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投资团队32个,其中,近20个是成都手游企业和团队,另外10余个项目分布在北京、深圳等地。与此同时,游戏工场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专业的手游孵化器,目前办公面积达5000平方米,团队人数规模超过300人。游戏工场去年下半年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之一是香港上市公司云游控股。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2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轨道交通:成都造有轨电车即将下线

  位于新津的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弄潮儿。就在上月初,中铁二院与新筑路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工程建设、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轨道交通等领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具备更强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记者了解到,在中铁二院的技术支持下,新筑路桥研发的有轨电车今年上半年即将下线,该电车时速20公里,载客量达到300人,其中应用到成都的电车可能会采用德国技术。

  目前,位于新津的成都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一个路径

  强化创新驱动

  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

  科技创新:首创全球交流LED照明技术

  强化创新驱动是今年以来各个区(市)县着力推进的工作,各地的产业层次正在向中高端迈进。

  3月27日,成都高新区公布了“三次创业”产业路线图,其中把创新驱动作为其核心关键词表述。

  位于高新西区的新力光源就是高新区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产业层次迈入高端的典型案例。该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联合携手,研发出基于长余辉稀土荧光粉技术的全球首创交流LED照明技术。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交流LED技术不可避免的“频闪”这一世界难题,更提高了LED产品寿命,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与工艺难度。据新力光源董事长张明介绍,这项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通过稀土荧光粉生产低频闪交流LED产品的国家。

  平台创新:高校科技园区产研一体

  双流县大力实施创新渠道发展战略,目前正在积极搭建创新渠道高端平台。双流主动与中科院、核动力研究院、光电所、电子科大、川大、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目前已入驻项目21个。

  以电子科大460亩的园区为例,该园区负责人称,待园区全部开发完成后,将能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入驻,每年至少产值将能达到200亿元。据介绍,与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川大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合作项目均规划建设研究院和科技园区,像棋子般散落在西航港经开区的产业布局中。

  纵观成都各区(市)县前4月经济发展,我们发现,巨大的增长动力正通过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释放出来。相信随着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入,成都“经济升级版”将很快呈现。

原标题: 成都产业结构密集调整区县打造“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