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交警开治堵“药方”少陵路片区划为“实验区”

11.12.2013  20:37

四川日报网消息(记者 李丹) 宁愿在主干道、大路口打挤,也不会选择中小街道绕行,这是成都大部分市民驾车出行的习惯行为。12月11日,成都市交管局在少陵路片区划出“实验区”,推出5项措施提升中小街道路网通行效率,让车辆进得去也出得来。

据了解,在成都,三环路以内道路总长度1965公里(未含二环高架路),其中主干道298公里,次干道141公里,中小街道1547公里,约占78%,且具备良好的通行能力,“中心城区缓堵保畅,既要畅通主动脉,管好主干道和快速路、加快形成快速路网,又要疏通毛细血管,有效利用中小街道现有道路资源、分流骨架路网压力。”成都市交管局民警说,全面提升中小街道通行能力,利用中小街道出行是未来趋势。作为一个“环线+放射线”路网构成的城市,如果一味地依靠主干道出行,成都“治堵”将陷入僵局。

此次交管部门进行“实验”的少陵路片区,主干路网为“三环四射”,共有13条骨干性中小街道,共计27.26公里,其中,放射状的骨干型中小街道6条,环路方向的骨干型中小街道7条。其中,二环路清水河路口最拥堵。根据8月5日至9日开展的交通流量实地调查,高峰时段少陵路流量达到1038辆/小时,较之前(678辆/小时)增加了53%,有效分流了大石路、武侯大道的交通压力;若在该试点片区实施综合整治措施后,预计交通分流效果将更为明显。

根据道路运载情况,成都交警开出“药方”:一是强化静态管理措施,对骨干型中小街道,原则上白天时段一律不允许占道停车;二是推行单向交通组织模式,精细化交通信号配时,完善道路指路标志,提升中小街道交通信息服务能力;三是合理部署中小街道警力,强化骨干型中小街道的交通疏导指挥;四是依托各类媒体专题宣传,让群众知晓骨干中小街道的通行规则和出行指南;五是短平快的工程改造措施,包括拓宽路口、路段,对二环路少陵路、一环路菊乐路口绿化带进行拓宽,若有条件则全路段拓宽,形成机非分离的4车道等。交警表示,根据中长远规划,拟依托已建的天桥点位实施“微型立交+慢行系统”模式,打通部分骨干性中小街道,进一步提升路网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