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环内最大"城中村"要拆了

26.07.2016  11:08

5月11日拍摄的双林北横路127、129号“城中村”。

  之前两次启动拆迁改造未果,如今212户全部完成签约

  “定了,定了。终于要拆迁了。”7月25日,家住成都双林北横路129号5栋6号的住户赵清蓉,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双林北横路127、129号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原东城区统建办修建的一楼一底联排农民拆迁集中居住区。随着片区人口快速增长,这里的居住环境不断恶化。在本次拆迁启动前,从2002年起,双林北横路127号、129号曾先后两次启动拆迁动员工作,但由于住户意见难以统一,模拟搬迁未达到100%的签约率,拆迁工作迟迟未果。

  7月2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比原定日期提前一天,本月19日,双林北横路127、129号楼212户全部完成签约。这个目前成都城东最老旧的安置小区,终于要拆了。

   住了30年环境变差 通道太窄消防车开不进去

  对于赵清蓉来说,从搬到双林北横路129号后,过去30年,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化。双林北横路127、129号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原来东城区统建办修建的一楼一底联排农民拆迁集中居住区,共有18栋居民楼,212户住户。

  上世纪90年代,为方便这里的居民生活,在旁边搭建了万年小区大棚菜市。随着片区人口的快速增长,菜贩经营场地逐步从大棚市场扩张到127、129号院内,给部分小区住户带来“商机”,同时也使小区居住环境进一步恶化。排水不畅,一到雨天就污水横流,难以步行。

  赵清蓉告诉记者,小区没有厕所,住户们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离家很远的公厕排队“方便”。没有天然气,只能烧水洗头洗澡。

  “有一次一户居民家中起火,因为消防通道狭窄,居民又私自乱拉乱停,消防车根本开不进来,大家只能眼看着火越烧越大,干着急。”有住户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双林北横路127、129号院就一直伫立在城东,30多年过去,除了与周围高楼越来越鲜明的对比,这里什么都没变,甚至因为建筑的老旧,这里的环境每况愈下。

   住户意见难以统一 曾两次启动拆迁改造未果

  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多的住户把自家房子出租,搬走了。

  今年4月,成都成华区政府将双林北横路的非法菜市取缔,占道大棚菜市关闭后,拥挤不堪的局面得以缓解,但水、气、下水道等根本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而且由于外来人员变多,环境更加复杂。

  成华区旧改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在双林北横路改造搬迁项目启动之前,政府早已多次进行“摸底实验”。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最近一次在2011年。当时,成华区惠民指挥部牵头组织了一次模拟搬迁改造调查,当时完成的住户签约率为65%,达不到拆迁标准,拆迁工作由此一直搁置。

  去年7月,双林北横路127、129号院再次启动民意调查,居民对改造的同意率达100%,当年10月,改造计划完成立项。

  “项目启动第一天,签约的只有3户,项目开始实施10天后,签约率才达到20%。”成华区旧改公司工作人员李勇说,他们从早到晚挨家挨户约谈,耐心说明情况。为了劝说不理解政策的独居婆婆,工作人员甚至揽下了帮婆婆洗衣服的活,最终打动了老人。

  此次模拟搬迁签约率达到100%,标志着这个目前城东最老旧的安置小区改造项目将正式生效,居民将告别这个低矮的棚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