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环内最大“城中村”即将拆除

26.07.2016  01:3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明海) 在成都东二环与新华公园之间,有一片被高楼大厦包围的低矮老旧棚户区,被称着二环内规模最大的“城中村”。25日从成华区传出消息,双林中横路127、129号“棚改”项目提前完成模拟签约工作,标志着曾经几次搁浅的“城中村”搬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在此窝居了30多年的212户住户为庆祝告别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开始忙碌着筹备“坝坝筵”。

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区已实施了猛追湾3号地块、虹开4幢生活区等11个“棚改”项目,完成改造户数占全年民生工程棚改目标总数的51%。涉及改造户数约1330户、面积约6.9 万平方米,投资约20亿元。

投资7.2亿元 启动“城中村”改造

据介绍,双林北横路127、129号院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原来东城区统建办修建的一楼一底联排农民拆迁集中居住区,共有住户212户。上世纪90年代,为方便这里居民生活,在旁边搭建了万年小区大棚菜市。随着片区人口的快速增长,菜贩经营场地逐步从大棚市场扩张到127、129号院内,也给部分小区住户带来“商机”,致使小区居住环境进一步恶化。

昨日,记者走进成华区双桥子街道双林北横路127、129号老旧小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建筑老旧、通道狭窄、私拉乱搭现象突出、配套设施不完善……其中建筑最早的127号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有不少房子外墙贴有“危房请勿靠近”的提示牌。

“不通天燃气,没厕所,下水道也经常堵,生活在这里很恼火,家庭条件稍好点的早就搬走了。”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小区起火了,消防车进不来,有人生病了,救护车也进不来。特别是学生娃娃和老人最不想住这儿,晚上太吵,上厕所只能到附近的公厕。

据调查,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住户通过区长热线、网上发帖、信访等方式,呼吁政府对这个区域实施改造,但由于住户意见难统一,政府制定的改造计划多次搁浅。其中2012年5月,成华区惠民指挥部牵头组织了一次模拟搬迁改造摸底调查,由于当时的签约率只有67%,改造的事情一直拖到现在。

根据最新民意调查结果,为切实改善双林北横路127、129号院住户的居住生活环境,今年成华区再次将这里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同时对非法菜市和占道大棚菜市进行取缔关闭。该项目涉及改造户数212户,总占地约35.58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2亿元,于5月11日召开动迁大会,6月6日正式启动模拟签约工作。

住户参与宣传,提前完成模拟签约

“启动签约首日,只有3户签了。”127号院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勇说,这完全是他们没想到的一个开始。而10多天后,项目的总签约率也仅为百分之二十几,但签约率100%后项目才能正式生效。而签约档期仅45天,这让李勇的心里也开始打退堂鼓。

接下来的日子,负责该项目的成华区旧改公司连续召开了3次座谈会,向居民宣传棚改政策,采取“白+黑”“5+2”的工作方式,挨家挨户深入居民家中宣讲发动,并通过“答疑上墙”、“公布模拟签约倒计时”等方式营造模拟签约氛围。在工作组的影响下,该棚户区住户也自发成立的“治改委”,主动加入到棚改宣传服务工作中。

家住129号5栋6号的赵清蓉、赵小蓉、赵家阳“三姊妹”就是其典型代表。“我们居住在这里有30多年了,环境恼火得很。”在现场,赵氏三姊妹将记者带到了她们家。在红砖房内,黑漆漆的屋子、腐臭的味道弥漫在整个房间。“‘棚改’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肯定会大力支持哦!”签约第一天,她们就在模拟签约书上签字画押。而为了动员更多邻居签字,原本做生意的三人,将生意关了,每天和工作人员以及“自改办”的人员们一起,深入到居民家中讲解政策。“前几年这里就改造过一次,但由于签约率未达到改造比例就停止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抓住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啊!”赵氏三姊妹说。

“‘棚改’是造福居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只有群众支持了,才能更好地惠及他们。”成华区旧改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其模拟签约率与日俱增,并提前一天实现100%模拟签约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开展房屋产权认定、发放补偿款、交钥匙等工作。”区旧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预计最快年内拆除。按照规划,该项目原址将建设二类住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