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乡镇环保机构将打响面源污染“防治战”

09.12.2014  12:22

        原标题: 成都乡镇环保机构将打响面源污染“防治战

 

        接近年底,成都市“2014年底前完成317个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全覆盖”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将在2015年1月验收。12月8日,记者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317个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全面建成后,首先将着重解决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首战”则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秸秆禁烧。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战”即将全面打响

        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介绍,全域成都范围内的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立起来后,将重点展开针对水、气、声、渣以及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环保工作。“首先着重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其中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秸秆禁烧是主要方向。

        具体操作层面,陈琳提出,首先乡镇环保人员要先查清楚区域内污染源,其次要建立巡查机制,且针对违法排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处置机制。“乡镇一级目前没有环境执法的权力,因此,必须和省、市、县环保机构形成无缝连接。”陈琳分析,如果做到“处小”、“处早”,环境污染的程度就会降低,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也就解决了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在引导居民改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方面多下功夫。

        乡镇环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纳入财政预算

        对于成都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自身条件的制约。以地理气候条件为例,成都处于盆地,四面环山,大气污染物容易在静空累积。成都虽然多雨,但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且各地区降雨分布不均,很容易出现大气污染问题。加上湿度高,大气污染问题处理起来会比其他城市难度更大。“正是因为环境压力巨大,才更加感觉到解决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更要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陈琳表示。

        目前,317个乡镇(街道)环保机构的设立工作已进入尾声。记者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截至目前,成都市的每个乡镇都把环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当地的财政预算。部分区(市)县例如崇州市、龙泉驿区、新津县等在全面完成本区域内乡镇(街道)环保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已调查清楚了区域内的污染物构成,并针对日常巡查、接受投诉、快速处置环境隐患、与区县甚至市级环保部门联动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良性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