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温江划定国家中小城市改革“路线图”
成都为温江划定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陈碧红 蒋君芳)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今年3月,首批试点在全国61个地区启动,成都市温江区位列其中。站在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前列,温江将改什么?怎么改?8月13日,成都市对外发布了《温江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试点地区将围绕增强中小城市资源聚集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能够有效承接特大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吸纳城乡人口,分担特大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卫星城,立足破解新型城镇化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作为成都的卫星城,温江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就,城镇化进程快、综合水平提升快。但问题也比较突出,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翼刚认为,当前温江出现了全国大都市区近郊普遍存在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功能和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的“双滞后”问题。“成都是一个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经济区面积大、人口多,其新型城镇化对于大都市区来说,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王翼刚说,温江此次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将立足于“大都市区”的定位,在探索提升人口吸纳能力、空间承载能力、民生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方面大胆突破。
根据《实施方案》,温江将在产城融合发展机制、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土地要素流动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城市管理体制等五个重点方面推进改革。计划到2017年,温江城镇化率将达70%以上。
措施解读
根据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温江区将结合区域特色和发展实际,针对产业发展机制、城市建设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和城市治理机制实施创新,重点实施17条改革举措。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人口吸纳能力
为了推动人口城镇化,温江将探索较为灵活的居住证入户办法。何为“灵活”?温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的户籍政策,办理暂住证并在成都居住两年以上,符合条件的人可以申请落户,“温江可能会进一步缩短这个时间。”
此外,今后温江还将以常住人口为基准,优化公共服务规划和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探索建立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的机制体制,“这种转变,将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但作为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温江应该担起先行先试的责任。”
确定了“2+X”产业战略,合作建园区并委托经营
人口吸纳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产业的壮大。今年以来,温江确定了“2+X”产业发展战略,确定构建以生物医学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为主攻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温江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逐步放宽生物医学、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特别是对外资独资企业进入国内生物医学市场,在温江争取更多政策倾斜。
在产业园区发展上,温江将探索政府引导规划、社会多元投入、市场化开发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园区合作建设和委托运营机制。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就将采取这种模式。
试点生态红线划定,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人来了,要留得住,生态环境这门“功课”分数不能低。为此,温江将试点生态红线划定,并实行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有所进展。
另一方面,温江还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用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将一个地区的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分类加总,形成报表。温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表可以显示某一时点上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也可以反映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资产存量的变化,“这也是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依据,有利于破除地方唯GDP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