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棚改渐行渐近 与时间赛跑
人民网成都5月31日电 (记者郭洪兴 王军)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备受困难住户关注。成都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企业外迁后,却遗留下了众多的企业生活区,生活区内的房屋建造年代早,出现老化严重、配套功能不全、基础设施滞后、安全隐患突出等众多问题。
成都市今年进一步推进五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东郊企业职工生活区迎来的是怎样的变化,记者走进了位于成都东郊的一处棚户区改造项目,了解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
槐树路店社区内原国营一五七厂棚户区。
槐树店悄然变化
“我们的愿望如今实现了”
27日,记者来到成华区槐树店路25号,这里是东郊外迁企业——原巨峰玻璃厂职工生活区。
下午一点,社区工作人员何勇拿着一叠居民健康调查表开始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他需要去“搜索”居民,只要看见院落内有人便上前叫住。
此时,成华区棚户区改造首批项目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原巨峰玻璃厂职工生活区也在其中,大部分居民已经搬离这里,居民楼成了空楼。
何勇好不容易在一栋居民楼下找到两位大姐,她们很配合地接过调查表填了起来。三人之间依然开着玩笑,拉着家常,这也是蒋健最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曾经人群嘈杂的地方最近变得很安静,这让何勇有些不太适应。
“这样的老小区大家很熟,我们相互之间都很亲近,社区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容易”何勇说,虽然近年来社区管辖内建起了很多现代化的生活小区,生活方便,配套齐全,但最深的记忆还是在那些80、90年代建起来的老小区里。
何勇告诉记者,他中专毕业后来到成都,进入巨峰玻璃厂上班,如今已经在职工生活区生活了21年。2005年玻璃厂所有制改革,随后迁址到青白江区,很多原来的职工选择了辞职,何勇也是其中之一,这几年他做过很多种工作,直到去年他选择回到槐树店路社区工作。
一进入社区上班,何勇便赶上了全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启,他全程参与了摸底调查、动员大会等整个改造过程。
“棚户区的问题很严重,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楼房基本都是危房,安全隐患大”何勇和小区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很大。按照成华区2014年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计划,原巨峰玻璃厂职工生活区近600户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如今搬迁工作即将结束。
“大家都开始搬出去了,我们的愿望如今实现了”。
何勇家的住房也在改造范围内,依据成都市的征收补偿标准,他家拿到了40万元,用这笔钱添上自己的存款,他在成都市三环上购买了一套60㎡的商品房,这让他一家三口很满意。何勇说即使搬离了也不会影响他以后在社区上班。
李招英家的房屋已经出现严重裂痕。
河那一头的期盼
“我们希望也能早点搬出去”
巨峰玻璃厂职工生活区旁有一条河,叫大头河,这条河是今年的拟定改造棚户区的一条界线;河那头是槐树店路37号,属原五冶建安的一栋职工宿舍楼,暂未纳入成华区今年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看到河对面的居民纷纷搬迁,这里的居民充满期盼。
当记者走进小区时,院落里几个婆婆正悠闲地乘着凉聊天,记者和她们聊了起来。
“你来看我住的地方嘛!你绝对想不到还有这么烂的房子,我们希望也能早点搬出去。”60多岁的李招英奶奶把记者引入她家一间小屋说道,“你看我们的屋顶,破烂不堪,这是一楼,基脚都不稳了,要是地震来了,整栋楼都危险。”记者看到屋顶已经出现严重裂痕,屋内狭窄的空间里放满了生活用品,一张1.5米长的床“硬挤”在一个角落。屋内没有单独的厨房,也没有卫生间,平时方便只能使用楼旁的公共厕所。
李奶奶告诉记者,她家是1991年搬进这套27㎡的房屋,家里4代7口人在这住过,家中年龄最大的是她的婆婆,今年已经88岁高龄。李奶奶说因为家里人口多,以前只要能挤出空地就立马铺床。
走进客厅,除电视柜、小沙发,还有一张床摆放在靠墙角的位置,床上面铺着被褥。记者注意到,李奶奶家虽然面积狭小、阴暗潮湿,但是墙壁雪白,有重新粉刷过的痕迹。
“我小儿子今年刚结婚,当时就在家里应付了一下,现在他们只能搬到外面租房住。”李奶奶指着墙上的两个大红“囍”字告诉记者,居民楼内以前的小孩现在都长大成人了,大部分都在外面租房住。
和李奶奶同样在期盼的不只是在此居住的60户居民,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五冶建安在成都的职工生活区有很多,槐树店路社区内的就有700多户,他们的居住环境条件也亟需改善。
记者手记:记者在槐树店路社区走访时,既高兴又焦急,一方面那里已有大批的居民改善了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仍有很多居民住在危旧房中。成华区在成都市五城区中,危房棚户区改造工作一直走在前列,自2009年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已惠及住户超过15000户。根据计划,成都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目前成华区依然有近万户的居民在等待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与时间赛跑,但随着棚改工作一步步推进,他们的希望已在眼前。
今年,国家治理棚户区的政策密集出台,在中央政策倾斜支持下,各地棚户区改造开始全面提速,槐树店路社区的变化就如同这场浩大工程进展的一个小小缩影,等到大家都搬进了新居,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也将重建,至于具体变成什么样我们暂时无法得知,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这片土地上呈现的事物,更能符合成都这座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