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洛大道三环至绕城段景观打造方案出台:层林染霞 花荫叠彩 海绵理念 雨洪控制
成洛大道景观轴
蜀王大道路口效果图
十陵立交效果图
成洛大道
作为成都东部的重要门户
是城东未来核心区域的城市快速通道
是展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窗口
承载着城东的文脉,凸现地域城市文化特征
是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的代表
将打造为一条展示成都东部生态宜居环境,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门户干道
记者日前获悉,我市2016年重大城建项目之一、已经于上月打围开工的成洛大道三环至绕城段,将会因景观工程的实施而变得更美。从已经出台的景观打造方案中可以看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施,将成为该路景观工程中最大的创新。
景观带
呈现“一轴三段三节点”格局
据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成洛大道景观工程设计范围为十陵立交到成安渝立交,包括道路绿带、互通立交绿地、重要节点的绿化工程以及下穿隧道、桥梁的装饰性景观工程,总绿化面积约616亩。“成洛大道作为成都东部的重要门户,是城东未来核心区域的城市快速通道;是展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窗口;承载着城东的文脉,凸现地域城市文化特征;是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的代表。”该负责人表示,成洛大道将打造为一条展示成都东部生态宜居环境,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门户干道;整体设计给人以干净利落的感觉,去除浮夸与毫无意义的装饰,让设计真正贴近自然。
“此次成洛大道景观带将呈现‘一轴三段三节点’的景观格局。”据介绍,“一轴”指成洛大道景观轴。“三段”中,第一段为缤纷叠彩段,总体设计理念为利用现状林带增植观花乔木,局部形成雨水花园,打造缤纷多彩的路侧景观。其中东风区西侧以现状林带为背景,香樟林为中景,前景以草地及玉兰林形成花林特色区;东风渠东侧以现状植被为背景,前景以红叶李及芙蓉为特色,形成红色花林区。中段为层林染霞段,构建花林与色叶林特色景观,重点打造草堂苗圃路侧景观,消除现状高差。第三段为阔景花荫段,以特色观花林与观叶林相结合,地铁高架段以缀花草坪塑造疏朗开阔的景观形象。“三节点”为:烟雨花影、立体草坡和漫花疏林。
人行道
将再现历朝古体“蜀”字印刻
此次成洛大道三环至绕城段景观打造中,不用绿篱植物,以乔木、草坪为主进行绿化设计;既有高大乔木带保留、利用;破损严重的既有硬质景观,进行针对性改造;同时还将进行微地形草坡设计;路灯、桥梁栏杆样式力求简洁。
“我们将尽可能利用现状高大乔木,植物配置选用耐粗放管理的品种,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减少硬质景观,在下穿隧道侧壁、挡墙及附属设施等小品景观中,融入‘大尺度、小设计’的设计手法;同时体现蜀国地域文化。另外,结合现状地形进行竖向设计,以疏密有致的高大乔木为组团,与大面积的地被草坪景观相搭配,整体设计理念为清爽、通透的疏林草地风格。”该负责人表示。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十陵立交的挡墙将设置清水混凝土浮雕;桥下绿化则将进行梳理,以高大乔木形成组团,点缀观花乔木,增加色彩;同时以大面积草坪增加绿化空间的通透感,呈现简洁、大气的视觉效果;对桥梁立柱以爬藤植物进行“包裹式”绿化。
改造路段的人行道及商业、广场铺装上,将再现历朝历代古体“蜀”字印刻。
创新点
四种模式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此次成洛大道三环至绕城段景观打造中,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将运用“海绵城市”生态理念,打造先进的水源涵养及循环系统。
据介绍,结合景观专业的实施范围线,根据实施条件进行区段划分,设计单位将全线“海绵城市”实施范围分为四种模式:实施范围到人行道边界或建筑边线,无路侧绿带;实施范围到道路绿线,有路侧绿线,绿带宽度6.5米至30米;实施范围到道路绿线,有路侧绿带,绿带宽度2米至6.5米;实施范围为高架桥下中间绿化带,高架桥下绿带宽度约9米。采取的“海绵措施”包括在路缘石设计开口,设置穿孔收集管、渗水井、下凹式绿地、溢流井等。形成水循环方式包括车行道及人行道部分雨水通过泄水孔、铺装缝隙渗入透水层,部分下渗,多余部分经穿孔收集管收集排入市政雨水口。下凹式绿地也可以起到收纳雨水的作用;而当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承载量超过设计承载量时,将通过设置的溢流管,将多余的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
同时还将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该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袁弘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