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绵上半年经济运行观 察—— 稳增长的压舱石经济回暖领头羊

27.07.2015  11:47

 

成 德 绵 上 半 年 经 济 运 行 观 察——

□王代强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张明海

7月23日,成都、绵阳同时公布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成都实现GDP5136.1亿元,同比增长8.0%,绵阳GDP 832.72亿元,增长8.7%。

算上此前一天德阳公布的GDP 719.1亿元、增长8.3%,成德绵地区1—6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清晰地展现出来。

与一季度相比,成德绵三地经济增速均回归到全省水平上方(≥8.0%),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了50%,显示出成德绵在四川“稳增长”和经济回暖中的“压舱石”、“领头羊”作用。

数据里的成德绵,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亮点?

成德绵贡献“半壁江山

德阳增速“回归

从过去三年的平均数据看,三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成都34.68%、绵阳5.57%、德阳5.33%。

举重若轻的地位,使三地的增速与全省经济走向息息相关。2012年—2014年间,成德绵地区平均增速分别为13.1%、10.07%、9%,同期对应的全省增速分别为12.6%、10%和8.5%。

尤其是占全省GDP三分之一强的省会成都,影响力更为显著,甚至可以说,没有成都的快速带动,就没有全省经济的一路快跑。

数据也证明了这点。今年一季度,成都增速7.4%,全省增速7.4%;1—6月,成都增速8.0%,全省8.0%。而去年全年成都增速8.9%,全省为8.5%。

就增速而言,成德绵有一个惊喜,德阳“回归”到了全省水平以上。一季度,德阳增长7.0%,比全省水平低0.4个百分点;到半年统计时,这一指标(8.3%)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

绵阳的半年增速尽管较一季度有所下滑(一季度9.1%),但据了解,8.7%的增速放在全省格局中看,依然不慢,超过了经济总量紧随其后的宜宾和南充。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宏观环境中,三地稳中看升、集体发力,进一步做强了成德绵板块。上半年,成德绵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50.2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7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