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同城化:在错位发展中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圈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5日电 (杨勇 吕婕)紧邻成都彭州的德阳什邡,加强与彭州的边界融合发展,是打破成德两地行政壁垒的发力点之一。几日前,刚刚签约的中航智-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就落户在什邡。
中航智-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总部研发基地设在成都金牛区,生产基地设在德阳什邡市。通过成德同城化区域合作,整合德阳在通航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以及成都在人才科研上的优势,共同打造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基地和民品结算中心。该项目在未来10年,营业收入合计不低于100亿元,年度经济贡献不低于2.7亿元。
作为成德同城化示范项目,它是成都金牛区和德阳什邡市合作的第一个研发在金牛区、生产制造在什邡的项目,对德阳加快发展通航产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开工仪式。 德阳市区域协同发展局供图成德两地采用“研发+基地”模式的企业不仅于此。3月25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与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金牛区举行项目签约仪式。三环集团拟投资建设成都研究院和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打造集科技研发、高端制造、技术支持、培训展示等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和人才中心,成为电子元件研发智造产业新高地。
“今后,成都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将在德阳基地量产,未来成德两地将实现‘研发+基地’的生产模式。”位于德阳经开区的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刚介绍。
在德阳经开区,投资50亿元的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也同样采取了成德“研发+基地”的发展模式。“我们早已在成都设立了研发机构,去年选择将生产基地放在德阳,项目目前已开工,预计明年3月一期将投产。”德阳经开区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负责人余方介绍,成德两地采用“研发+基地”模式通力合作,旨在着力解决新能源领域“卡脖子”的高端精密材料难题,为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发展5G通信产业补齐前端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四川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础。
中航智-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资本合作签约仪式。 德阳市区域协同发展局供图所谓产业协同,除了错位发展,更需要配套互补,在供应采购环节相互补充、你来我往。成德两地围绕新能源等产业,不断加强产业分工、共同发展。
3月22日,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建成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0万吨/年磷酸铁锂、20万吨/年磷酸铁生产线。
“川发龙蟒通过投建该项目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细分领域,可丰富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川发龙蟒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项目将促进德阳成为成都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的重要产地,与成都汽车产业形成优势互补。
落户在什邡经开区的振烨(什邡)高性能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项目和欣旺达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生产基地项目,亦是如此。这两个项目也将与成都的清洁能源产业错位发展,实现从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配套发展。
在成德同城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成德两地产业不断互融互通,两地的企业也着力寻求错位协同、配套互补的发展模式。
近日,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等,共同编制的首份都市圈体检报告——《成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出炉,报告指出,成都都市圈发展进程中,在成都的引领下,近十年来德眉资对成都的产业支撑度也不断增强,其中成德协同度最高,资金联系最为紧密。其中,2010年至2020年的数据显示,总部位于成都的企业在德阳开建分公司的数量最多。
而近两年来,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成德两地正在更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加速形成错位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去年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也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获批的跨市域产业集群。如今,德阳累计承接成都企业300余家,37家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德阳也在积极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与成都开展联合招商,引入大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