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灵魂 不是技术,是人

28.05.2015  20:46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简霞) 反转地心引力》这一轮“”过后,我们的舞台上又会跟风增加多少台投影仪?“侧躺着表演”的舞台形式会不会成为一种流行?

这也许不是异想天开。我们的大小舞台上,多媒体早已遍地开花,《》剧三年巡演中都没有更换新的设备,而我们的电脑、影像等数码产品有的恐怕已更新换代好几拨了,虽然好多只是放放PPT、VCR。在我们的身边,多的是短平快,没有创意,便技术来凑,不愿花时间,但在设备上却花得起大钱。

比如3D电影。2009年,《阿凡达》才上映,之后短短几年间,中国电影口碑不见上扬,3D市场却狂飚猛进。2014年,全球共生产29部3D商业电影,其中美国21部,中国13部。21部美国片中,有14部进口到了中国。另外,还有《机械战警》《超验骇客》《超体》3部在北美并无3D版,而是“特供”中国观众。然而,除了票价几乎比2D高出一倍,真正让人记住的3D电影有几部呢?

其实,戏剧也好,电影也罢,技术从来都只是道具,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表达的内容。一个人如何反转地心引力?技术上的创新自然是秘密武器,但正如制作人古瑞格·帕克斯说,该剧真正吸引观众的还是它所勾勒的情感戏份:一个孤独的人,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和快乐?帕克斯还透露:“在欧洲的剧场,多媒体技术的参与越来越多,但是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物和故事依然是真正的核心。

说到人物和故事,不得不说侯孝贤。他的新片《聂隐娘》里,充满晦涩的文言文对白,即使是中国观众,也不得不借助字幕来理解。但这部大部分观众都“看不懂”的电影,却偏偏让他在戛纳捧得最佳导演奖。对此,侯孝贤回答:“文化到深层的时候,全世界都差不多,其实都是关于人的存在、人的生活,时间长了,累积下来,变成文化。所以只要讲好了人的故事,基本上每个地方都应该了解。

戏剧、文学是人学,即使是技术统领的互联网,又何尝不是?在《乔布斯传》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苹果刚刚开始设计第一代Mac电脑时,乔布斯要求缩短开机时间,他的解释是:如果Mac卖出500万台,而每天每台机器开机多花费10秒钟,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而3亿分钟至少相当于100个人的寿命!可以说,正是乔布斯在用户体验上诸如此类偏执和狂热的追求,才催生了革命性的苹果手机。

这是个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但技术从来都是为人所用,如果仅仅是装饰舞台或银幕,那无异于浪费。我们的银幕和舞台什么时候才能懂得一点节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