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网站收“置顶费”是“趁难打劫”

10.11.2014  13:07

作者:何勇海

成都龙泉驿区的李正勇,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儿子,在被称为“全球首家全透明化网络爱心平台”的施乐会网站发帖求助。网友为他捐了3万多元,却有1.6万元没用于孩子治疗,而是以“置顶费”名义打回给了施乐会。广安人刘苍龙同样在施乐会发帖,为高位截瘫女儿募捐,不到两月他交了8次“置顶费”,共计3万元。多名求助者反映,宣称“每一笔善款都公开透明”的施乐会却在向求助者收取“置顶费”。(11月6日《成都商报》)

施乐会取自“乐善好施”之意。登陆施乐会网站,其LOGO旁边,一句“首家免手续费爱心平台,善款100%到达受助人”的口号高调醒目。没读到上述新闻之前,很多人会以为这家运营7年多的网络爱心平台,是名符其实的公益筹款平台。可读罢上述新闻,是不是觉得那句口号颇具讽刺意味?据新华网今年1月报道称,施乐会获得第四届“浙江慈善奖”。如此大收求助帖“置顶费”,恐怕是对慈善奖的亵渎。

据报道,施乐会7年来帮助4万多家庭募集到1亿多善款,还算功不可没。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网络爱心互助平台,方式也值得称道——以往求助人需帮助时,往往是熟人圈内的爱心支援,爱心资源有限,不足以解决急难问题;而熟人圈外的公众捐助,又担心捐助款能否及时、全额到达指定受助人手中。而在施乐会,求助人“出售”困难,捐助人“购买”行善,所有捐款信息及捐款总额都可在网站随时查询,确实较为公开透明。

但正是因为大收求助帖“置顶费”,就将筹集善款做成了彻头彻尾的生意——用多次交纳“置顶费”的受助人杨金梅的话来说,“我们拿钱给施乐会置顶,置顶后收善款,再置顶,再收善款”,“这就像一盘生意”。如此这般,一个原本众口称赞的慈善网站,岂不成为了运营者的赚钱工具?施乐会7年以来募集的1亿元多善款,岂不有很大一笔进了施乐会的小金库?所谓的“专业从事网络慈善”不过是一块敛财的遮羞布而已。

慈善网站大收“置顶费”,是对求助者“趁难打劫”,被他们以“置顶费”名义收取的善款,是热心网友捐给受助者的救命钱,不容雁过拔毛。慈善网站大收“置顶费”,也是对捐款者的无形侵犯,每分善款都应保证合理使用,而筹款平台却以利己为本位,向求助人索要直接而露骨的推广费用,便是对善款的不当侵占,势必浇灭捐款者的慈善热情,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置顶费”还可能让慈善网站沦为投机者的天堂。既然一些求助者有钱置顶其求助帖,那他就不是最困难的,真正的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求助会被埋没下去,这对大部分求助者不公平。一些自私者还可能将已解决急难问题的求助帖长期置顶,长期收钱。故而这类捐赠应有法律法规来规范。

有人或许要说,做慈善没有谁规定完全应该无偿,何况维持慈善网站的运营和推广也有费用支出,比如人员工资、场地租金、水电气费。但慈善网站的费用也可通过募集而得,怎能“挟平台以令求助者”,将置顶与收费相捆绑,心安理得地把网友筹集的救命钱放进自己腰包?即便可以收取“置顶费”,也不能高于一定比例。像新闻中的刘苍龙募集到了10万余元善款,但真正到他手上的不超过1万元。不是“趁难打劫”又是什么?(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