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上海感染人数是千万级别,“我感染过,症状很轻”!
12月30日,“肺部CT检查需求暴增”登上热搜,有不少网友表示医院CT肺部检查等候患者大排长龙,部分医院当天CT肺部检查已经挂不上号,需排队1天以上。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致电了北京、上海、广州多家医院了解到,近一周以来医院CT肺部检查需求量急剧上升,科室工作人员满负荷运转。多位专家提醒,目前大多数新冠感染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并未累及肺部,无需盲目进行CT检查。
据人民日报,近日,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张文宏表示,上海从12月22日开始到达感染峰值状态,按照估算,目前感染人数是千万级别的。
医院CT预约爆满
市民:不检查不放心
“近一周来,CT室都没有人少的时候,这两天尤其多,挂号等候的患者基本都在四五百人,比平时翻好几番。我们一般正常是下午五点就下班了,但现在下午三点了,前面还有100多号患者等着,而且还持续有新挂号来的患者,医护都是在加班连轴转,来得晚的就不一定能做上了。”12月30日,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
12月29日,浙江宁波广电网报道称,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表示近期到该院进行肺部CT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往常的6倍;此前,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官方抖音号也曾发布消息称,为了应对激增的患者需求,该院两台CT连夜运转,而平时一台CT就可以满足需求。
多位已经进行或已经成功预约了CT检查的新冠感染者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做CT检查是为了有备无患,以求心安。“我是上周五自测抗原阳性的,前天再测的时候已经转阴了,但咳嗽一直没停,特别是晚上咳得整个睡不着。最近网上讨论‘白肺’的特别多,我担心自己肺部也有了炎症,昨天就早早到医院去挂了个号,拍了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有很轻微的渗出,属于小感染,医生叮嘱多喝水,一个药都没开就让回家了。”北京市民马先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感慨,虽然最后检查结果没啥大碍,但不做检查就放不下心来。
“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绝大部分的新冠感染者,还是以发热乏力、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并没有涉及到肺部的炎症,这部分人实际上是没有必要进行CT检查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我们医院收治的患者基数不小,每天仅仅120急救车送过来的患者就有150个左右。确实有部分患者出现持续多日发烧不退,伴有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我们认为肺部可能存在炎症时,会建议对其进行肺部CT检查,就在这部分患者当中,我们观察到肺部有渗出病变(炎症)的患者比例也并不高,大约在10%-20%之间,虽然也有年轻人肺部受累,但主要还是合并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中老年人。”盛吉芳介绍。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网友所担忧的发生肺部感染的人数增加的现象,实际上由多重因素导致,“冬季本身就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往年这个季节门诊收治的病人数量本身就会有所增加,不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个病原体和细菌都会引发肺部炎症。今年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急剧上升,且波及了本身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弱势人群,因此发生肺部感染的绝对数量在明显上升,但就重度肺炎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来说,相较于2020年一定是下降了的。”
即使肺部出现炎症,也并非都为危急重症。“胸片观察到肺部渗出病变有几种情况,对于肺部只有少量渗出的患者,我们会开小剂量的激素或抗病毒药物让患者回家服用,一般这种情况3-5天也就恢复了。肺部渗出面积达1/3以上的患者我们建议住院,而以我的科室为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大概也就一周,不需气管插管也都能好转,总体还是可控的。” 盛吉芳指出,而所谓的‘白肺’(严重肺炎)指的是肺部渗出面积达70%-80%左右,临床上这部分患者占比非常低,绝大多数患者无需恐慌。
武汉协和:收治患者重症率33%
四川华西:ICU病人占比约2%
地处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简称“武汉协和医院”)披露了该院近日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情况。
据湖北日报12月29日晚报道,12月7日以来,武汉协和医院动员一切力量,全院所有的科室打通,全力以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共收治患者16358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数为5414人,占总人数的33.1%。
“目前的窗口就是发热门诊和急诊,尤其是急诊。”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表示,急诊患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医院从人力、物力等方面调集了大量的资源,集结全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100余人补充到急诊的力量中去。同时,疏通全院所有的资源,打通了呼吸、感染、内科、外科、妇产科的界限,全力收治危重症患者。要求每个病区都必须具备气管插管的功能和条件,尽一切可能抢救危重患者,病区改造后危重症床位要达到8%。
报道称,经过这段时间的运转,医院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截至发稿,武汉协和医院每日收治患者1500至1800人,出院患者500至800人,在院病人总数约7400人,其中新冠感染者占到40%左右。
另据《长江日报》报道指出,武汉协和医院也成为自12月7日以来湖北省救治危重症合并新冠感染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
根据医院统计,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达到97%左右,预后良好。
据央视《新闻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华西天府医院院长 康焰表示,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目前开放800张床位,从我们国家的抗疫政策优化调整以后,来到发热门诊和急诊的病人是有明显增加的。
最近这一周大概每天我们会有接近450人次的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就诊者,而其中大概10%,有40到50人是有肺部炎症的一些改变,是需要进行住院治疗的。在这一周大概有接近2500的就诊者当中,大概我们收到ICU的病人是有50多位(约2%)。
总体来说这些病人的重的特征还是非常典型的,首先还是高龄合并基础病,我们住院病人的平均年龄是在69.7岁,ICU病人的平均年龄是69.9岁,而且高龄的都有92岁到98岁的,而且往往都伴随有基础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等。他们的主要症状除了常规的新冠感染症状之外,往往伴随的都是急性的缺氧,所以这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新冠重症病人的整个表现、临床特征还是基本一致的。
张文宏:上海已达峰
感染人数是千万级别的
据人民日报,近日,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
张文宏表示,上海从12月22日开始到达感染峰值状态,按照估算,目前感染人数是千万级别的。假设上海1000万感染者中0.5%需要住院,就意味着近期数周内有5万人需要住院,各大医院无一例外要收治上几千人,其中特别危重的还需要做呼吸支持。所以,虽然重症在感染人群中比例低,但基数大了,绝对人数还是多的,这就是这波奥密克戎感染的特征——我们面临着所有国家在疫情开放之初都经历过的严峻挑战。
张文宏强调,这一次,是我们与奥密克戎之间的全面力量对决。没有讨巧的机会,不是三甲医院多开几个重症病房就能解决救治的,而是从基层到中枢都要有效动员,每个家庭也要懂得怎么维护好脆弱人群、什么情况要到医院就诊;每家社区卫生中心也都能尽可能扩大救治力量……奋力守住脆弱人群感染这个关口,这次的大流行关,我们才能咬牙迈过去。
他表示,目前的主力毒株都是国外广泛流行过的,都有学者做过毒力比较,BA.5、BF.7的重症率、死亡率与第一代奥密克戎很接近。很多人感染后感觉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比较严重,还起了很炫的名称,像“刀片株”“干饭株”等,但这样的人群仍然属于轻症。重症在医学上有清晰的界定: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于93%;做CT检测肺部有较广泛的浸润,出现大面积的阴影甚至白肺。如果吸氧也没用,还需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就是危重症了。我们对病毒基因组开展持续监测,现在并没有发现新的特殊毒株,上海目前主要是BA.5、BF.7,它们引起重症的比例是明确的。
张文宏称,自己也感染过奥密克戎。“我的症状很轻。第一天居家休息,开了六七个网络会议;第二天就到阳性病区查房了。周边没有人觉得我感染过,因为每天都在病房里,都在工作。我打过第四针,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更支持疫苗接种。”他说。
他强调,营养是救治新冠感染的基础。有营养才有抵抗力,营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希望这段时间,所有感染者或居家观察的老人,一定要特别注重增加营养,蔬菜、碳水等多样、均衡摄入,优质蛋白的摄入更是重中之重。
当记者问道,2022年初,您说研究了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医学影像,不是“大号流感”,认为这种变异株“会咬人”。您从影像上看到了什么?现在看,它主要“咬”在哪里?
张文宏表示,当时不少人认为奥密克戎只侵犯上呼吸道,毒力下降。与德尔塔株相比,奥密克戎毒力确实是明显下降了。2022年初,上海承担了国际航班主要入境地功能,输入性病例不断。我看片子看到,奥密克戎整体上的重症发生率在下降,但是在脆弱人群中还是有肺炎表现,临床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绝不能说奥密克戎对所有人都不会有危险,都不会侵犯肺部。
流感已在世界上流行100多年,我们也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新冠是新病毒,感染面广了,风险就会被迅速放大。最近,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脆弱人群会出现肺炎症状,有些人甚至需要插管。奥密克戎重症率不高,但要说它全是上呼吸道症状,“不咬人”,也是错误的。中国的感染者基数这么庞大,哪怕它只“咬”几口,可咬的全是老人、脆弱人群,也会让我们心中很痛很焦灼。
我们现在处在开放后特别迅猛的奥密克戎第一波冲击阶段,特别艰难。必须集聚全社会力量、扩充医疗资源、保护好脆弱人群,奋力扛住奥密克戎的冲击,走出这波疫情,取得最后胜利。
多地抢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专家:既不防感染,也不防重症
据界面新闻,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有多地市民正在求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购药者之中,大多人将情况表述为:现有家人住院,病情较为危重,需要此款药物。求助文字中,不乏“病危”、 “重症”、“救命药”、“肺部感染”等词汇。而按照属地来看,湖北、四川、河北、陕西、吉林等地均有发生。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针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也出现了诸如“阳了之后靠这个续命”、“提高免疫力、是个好东西”的言论。
事实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不是一个新产品。它又称“静丙”、“丙球”、“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群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其名字中的“静注”是指静脉注射。通俗理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最常规的使用场景就是在各类重症感染发生时中和病原体(指可导致人体出现疾病的微生物,例如病毒、细菌等),实现抗感染的效果。
而目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院内主要用于重症新冠感染者,其并无预防作用,普通感染者也没必要使用。
12月30日,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药剂师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解释,“不是药品中有免疫两个字就能提高免疫力,普通人、轻症患者都没必要用,它既不能预防感染,也不能预防重症”,他提醒,该类产品是平时医院就比较紧缺的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希望普通人更不要抱着囤药的心理去抢购,而是留给有需要的人。
前述人士表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适应症之一是重症感染,更多的时候是在ICU病房使用的。而所谓“重症感染”,常见于各类细菌和真菌引发的感染,或是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中,由于细菌里面会有各种耐药菌,使得抗生素失效,由此引发了病人极为严重的感染情况,出现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医生才会决定用人免疫球蛋白。患者群体方面,肿瘤患者发展到后期,容易出现重症感染,会用此产品。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是儿童医院里面的川崎病患者,也会用到此产品。
他认为,当前在新冠治疗方面,预计有肺炎合并基础病、慢性病或是其他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旦其疾病恶化发展到重症,容易出现由其他细菌感染引发的重症感染,在此类情况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可以尝试的,但对于普通人和新冠来说,是“根本完全不会用的,轻型、普通型的新冠患者,也是不需要用的。”
实际上,早在2020年年初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就已被用作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2020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医生李太生在当时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表示,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是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两大关键环节,因此提出了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案。
李太生介绍,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推荐剂量为0.3-0.5g/(kg.d),疗程5天左右;该方案在北京协和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同济大学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被使用,有效降低了重症患者病死率。
此外,由于免疫球蛋白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指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用的时间)仅约2周时间,因此通常需要依据疾病状况低剂量多次注射。基于该产品单价一般在每支500到600元的区间,整体使用价格也不便宜。而在运输方面,该产品和常规常温状态下即可储藏的药品不同,其运输须符合低温条件。
另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抗病毒治疗”一节显示,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中静脉注射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剂量为轻型100mg/kg、普通型200mg/kg、重型400mg/kg;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再次输注,总次数不超过5次。
点击进入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责任编辑:薄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