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六旬大爷怕下不了手术台 想还17年前借的钱

29.12.2013  13:19

为帮朋友,他找熟人借了4000元;

遭遇变故后失去联系,他想还钱却多方苦寻无果;

身患肺癌,即将第二次上手术台的他,最大的心愿是,还17年前借的那4000块钱。

 

1996年,为了帮助朋友何小全(音)开店,46岁的吕全江找到工作中常有往来的严淑芳,向她借了4000元。1997年,吕全江遭遇变故,离开成都。3年后,吕全江再度回到成都,却再也找不到严淑芳还钱。

从2000年起,整整13年来,为了把钱还给严淑芳,吕全江想尽了各种办法:他去过严淑芳的工作单位打听,但严所在的五金厂已解散;听说严住在水碾河一带,他苦寻无果;他还曾登报寻人,依然没有严淑芳的音讯。

2007年,吕全江被查出肺癌,并手术切除癌变肺叶。根据复查结果,下月他可能面临第二次手术。听医生说这次手术风险比较高,“我怕我下不了手术台……希望通过媒体,尽快找到严淑芳,了我多年的心愿。”吕全江说。

他的挑战 肺叶曾切除2/3二次手术风险更大

吕全江来自仁寿,今年63岁。2007年,吕全江被诊断出右侧肺癌,整个肺叶切除部分接近三分之二。但这并没有完全解除病痛的折磨。家里厚厚的一摞病历显示,2010年,经过复查,医生曾建议吕全江做第二次手术,但因为考虑风险太大,吕全江采取了保守治疗。

因为担心吹风受寒,整个冬天他都很少出门。吕全江的爱人李玉先告诉记者,吕全江到了冬天,只要咳嗽必定见血,最近一阵子,在止血针和止血药物的双重作用下,情况才稍好一些。夫妻俩再次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可能还需要再次切除残余肺叶和部分支气管,而且,从吕全江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第二次手术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专家刘伦旭曾是吕全江2007年的主刀医生。刘伦旭说,较之于首次手术,二次手术的风险确实会更大些,加之吕全江年龄增大身体衰老,也会增加手术风险。

如果检查顺利,第二次手术可能就定在下月,但吕全江并未就此释然,反而更加焦虑:“我怕我下不了手术台……让这笔钱成为永远的遗憾。

他的坚持 为还钱找了13年家里座机不换号

吕全江说的“这笔钱”数量大约是4000元,而他说的“遗憾”,是因为这笔钱他借了17年,却至今尚未归还。

1996年,为了帮朋友何小全开蛋糕店筹集资金,吕全江找到了跟自己常有业务来往且关系挺熟的严淑芳,对方爽快地答应了。而在他印象里,似乎连借条都没有打。1997年,因为跟着朋友搞“集资券”,吕全江被判入狱,服刑地点在仁寿。他说刚一进去,就马上给侄子写信,委托侄子找到何小全还钱,然后再还给严淑芳。但2000年吕全江出狱后,找到侄子一问,才知道虽然何小全如数还了钱,但被侄子自己用了。

吕全江立即前往八宝街找严淑芳,但遗憾的是,由于五金公司已经解散,此前的五金店早就不在了。而且,连店铺所在的房子都已全部拆除。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吕全江踏上漫漫寻人还钱之路。

吕全江找到的五金公司老员工,都说不出严淑芳的去向;严淑芳的家在水碾河,于是他又前往水碾河一带寻找,但依然无果……2004年左右,吕全江想到另外一个办法:登报寻人。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张自己剪下来的登报启事:“寻人:原八宝街红光五金店严淑芳请与8336××××联系。”吕全江说,自从登了这则启事后,家里的座机一直使用到现在,并始终没有更改过号码。

但所有的努力,并未如愿换来圆满的结果。直到现在,吕全江也没有找到严淑芳的任何消息。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