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惠民新政策 屏山建设美丽新家园

21.08.2014  17:29

龙溪晒谷新村效果图

一幢幢现代材料,仿古风貌建成的新农村居民住房正拔地而起,连接两岸的公路大桥、防洪堤及市政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座座新村次第展现在人们眼前……近日,记者来到宜宾屏山老君山脚下的大龙溪河畔,探访了屏山县新农村建设在龙溪乡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用活惠民新政策,建设美丽新家园。屏山县龙溪乡用活新出台的土地增减双挂勾惠民政策,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作用,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项目资金,政府户均补助资金9万元,调动群众建房积极性,帮助全乡238户1000余名农民集中建起宜居宜商的新住房,让山区农民变市民,利用新村脱贫致富。穷则思变

 

务实为民规划新村

 

屏山县龙溪乡山高坡陡,山峦起伏,农民大多居住在沟边岩下,环境十分恶劣,该乡现有地灾点13个169户628人,山洪易发区9个,严重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7·4”和“9·17”两次特大暴雨洪灾期间,该乡农房损毁严重,公路、人饮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曾一度停水停电,公路不通,通讯不畅,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一座孤岛”。加之龙溪也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农民的居住条件和住房建设安全指数差。

 

龙溪乡党委政府决定,千方百计把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作为务实为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争取最大的惠民政策,千辛万苦做群众工作,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通过直接补助群众和减少房价款等形式,减轻群众建房负担,帮助群众加速改善生存环境,对个别最困难群众,除惠民政策补助外,主要领导还通过争取部门对口帮助援建,干部帮助扶持,确保困难群众都能住上新房。

 

惠民政策 调动群众建房积极性

 

通过科学规划、宣传引导、政策引领、项目扶持等综合措施,屏山县龙溪乡以晒谷新村建新区为中心,覆盖全乡10个村61个村民组2000余户农户的撤旧区项目,帮助全乡居住条件恶劣,建房选址困难,易地建房受限的群众解决了易地搬迁建房政策、土地协调,建房报批手续等一家一户难办或办不到的具体困难,以卓有成效的措施办法,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刚开始时,部分农民群众并不太愿意接受,始终不愿走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想住好房子,想过好日子,但又怕钱不够,又顾及离开现住地生产不便,山林树木无法看管等。龙溪乡党政主要领导主动上门针对性做工作,打消群众顾虑,帮助群众解决建房款短缺问题,通过算一家一户建房造价成本账,比房屋自身使用价值和增值幅度,算农户建房补助账,比享受公共资源程度,通过一系列算账对比和采取先建先享受补助政策的激励措施,在短短一个月里,238户群众主动愿意到晒谷新村建房,成为该县新村聚居点建设的先行者、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龙溪乡238户1000余人集中到晒谷新村建房后,238户农户可直接节约宅基地占地200余亩,节约的土地可直接用于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增加了农民增收保障系数。

 

促进两化互动激活农村经济

 

屏山县龙溪乡晒谷新村占地面积46亩,预计动态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按照一户住户一个门面设计建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使入住群众既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和过上舒心的日子,又能让新房增值、创收,让1000余人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从事发展,使该乡城镇化率从2%提升到15%,加速推进了龙溪乡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晒谷新村农民建了新房,就要增添新家具,直接拉动农村消费,同时又激活了农村金融。农民盖一间住房就有一间门面,一般需要25万左右,当地除政府补助外,还积极帮助群众协调贷款和争取解决一部分贷款贴息,让农民在建房施工的一年里,安心务工创收一年,这样就解决了群众建房资金困难的问题。

 

目前,屏山县龙溪乡晒谷新村建设聚集了数千万资金,大幅度拉动了农村消费,激活了农村金融,挖掘出了龙溪乡跨越发展的“第一桶金”。(余安贵 曹鹏 记者 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