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凉山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03.01.2018  07:36

 

□ 张敏 阿克鸠射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

悬崖村”,阿土勒尔村,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昭觉县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村子距县城72公里,辖4个农牧服务社,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628米,现有村民171户、688人。这里交通闭塞,出行不便。过去,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2级218步藤(钢)梯。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昭觉县“悬崖村”村民出行难问题非常关心。如今,这个让总书记牵挂的村子怎么样了呢?

钢梯、索道、学校……

悬崖村”的新路子

小时候上学,爸爸送我下山,会用一根绳子,一头套在我的身上,一头绑在他的腰上……”村文书莫色子古记忆犹新。

当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当地政府着手彻底解决“悬崖村”出行难、上学难等问题。从2016年8月开始,凉山州、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0万元,将原来的藤梯换成钢梯,到2016年11月,钢梯初步建成投入使用。随后,钢梯进一步升级优化,到2017年6月30日,从山底通往村庄的2556级钢梯全部竣工,总共耗费6000根钢管、120吨钢材、近3万人次人力。以前进村要爬藤梯,外面的新娘嫁进村来,需要提前一个月挑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新娘从山下背上来。“钢梯修好了,新娘不会嫌弃这里交通不好了,以后村里的人会更多,喜事也会更多。”莫色子古说。

在搭建“钢梯”、有效缓解村民出行难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村里引进成都天友旅游集团投资修建出山旅游索道;修复苏八姑电站货运索道,用于村民生产生活物资的运送;整合省交通运输厅专项补助资金、通村硬化路建设资金和扶贫、旅游等其他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村内道路建设,彻底结束村民出行攀爬于悬崖绝壁的历史。

在“出行难”成为历史的同时,“上学难”也得到有效解决。阿土勒尔村小学实行全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每年补助学生每人4500元生活费。2017年投资1351万元,将该校改扩建成能容纳400人的全寄宿制村完小,目前已竣工。同时,建立幼教点1个,已招收幼儿29名,另计划在勒尔、特土社再修建2个幼教点。“上学难”的解决,让家长们轻松了许多。

种植、养殖、旅游……

悬崖村”的新产业

道路好走了,“悬崖村”精准扶贫思路更清晰了:通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悬崖村”拥有独特的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攀岩、光热、彝族文化等资源优势,目前,已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该集团拟投资3亿元,共同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加快修建空中索道、悬空栈道、悬崖天路、旅游栈道、天村酒店、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将“悬崖村”打造成特色彝家旅游新村。以后,村民们不用搬迁,就能实现在村里挣钱的梦想。

悬崖村”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有发展生态种植的良好条件。村里积极引进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组建中药材合作社,规划发展中药种植;成立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村民均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2017年种植核桃500亩、青花椒300亩,嫁接核桃750亩;从“49+1”项目资金中调整11.2万元扶持农户种植脐橙,全村现已种植核桃、青花椒、脐橙26420株。另外,已组织50余名贫困群众赴西昌、昆明参加户外导游、挖掘机操作等劳动技能培训。

电网、基站、银行……

悬崖村”的新迈进

爬到山顶找信号。”这在以前的“悬崖村”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真实的写照。而如今,随着基站的建设,宽带的开通,村里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贫困户还免费领到智能手机、光猫和机顶盒,村民与外界“面对面”的桥梁进一步架起来。

为扶持帮扶“悬崖村”村民,昭觉县内的银行均在“悬崖村”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农商行昭觉分行对该村符合信贷准入的85户农户发放贷款126万元,为愿意发展农家乐的贫困户每户授信20万元,并捐赠5万元购买炊具;同时,创新推出“彝家旅游脱贫贷”信贷产品,2017年投放20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协调总行捐赠100万元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

在山高缺水的“悬崖村”,投入20余万元修建的蓄水池和饮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悬崖村”饮水难的问题。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支尔莫乡3个无电村进行电网建设规划,在运输完全畅通后将投入320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扰贫困地区的难题,如今,在“悬崖村”村小前修建了1个卫生室,并配备全科医生1名,在勒尔社修建了1个卫生室,确保村民急病急医。同时,已安排县医院医生陪同绵阳医疗帮扶医生,定期对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开展全面健康体检,落实巡回义诊、医疗就诊减负行动,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道路通了,生活条件好了,观念更新也成为“悬崖村”的大事。村里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广泛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农业技术知识;修订《村民自治公约》,抵制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靠勤劳双手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已成为村民们的共同追求。

我们将结合民族特色打造一个传统的民俗村落,让外面的游客进来住一两天,体验我们彝家的风俗。这里有原始森林、温泉、溶洞、民俗……一旦开发出来必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让关心我们的人不再揪心。”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对“悬崖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如今的“悬崖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悬崖村”将是大凉山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彝族核心区文化高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也将是凉山州正奋力推进、努力实践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