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瞎变身“师傅”看花眼 “中国电影”高票房法宝靠胡编乱造?
新华社兰州9月26日专电(记者张钦、王博)“悟空,别变身了,为师看花眼了。”从《西游降魔篇》到《大闹天宫》,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桥段,被演绎、套改成不伦不类的西方魔界故事,而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却荡然无存。
在兰州举行的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相关论坛上,一些学者不约而同地以孙悟空为例,反思国产片在高票房的背后,叙事苍白,恶搞不断,泛娱乐化,缺乏思想内涵。
在我国电影票房连番高歌猛进之际,参加“中国故事与中国梦”中国电影论坛的专家学者呼吁,国产片仍需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狠下工夫,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票房竞争。
“当唯票房与泛娱乐化互为表里,部分国产影片势必把3D、高科技、噱头视为制造高票房的法宝,电影的叙事则被掏空。碎片化的故事串串烧,既不讲生活逻辑,也不讲人物性格刻画,有的价值观扭曲,一味媚俗、娱乐。”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说。
“一些影片一味追求娱乐性和高票房,而较大程度地忽略了影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质。一些影片拜金主义有所泛滥,对生活进行肤浅的表现,忽略了传承人文精神的责任担当。”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教授周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等人认为,国际电影业的竞争最终是电影创造力的竞争,内容为王的核心是故事为王,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电影电视系教授李亦中表示,中国电影坚持本土市场战略,必须讲好“中国故事”,从本土资源开发入手,在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生活资源中开掘素材,讲述具有情感穿透力的故事,视听呈现要有新鲜度和视觉冲击力,大力开发东方风格的类型大片。要在“中国故事”中植入“中国梦”内核,使国产片“有情怀、有温度、正能量”。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电影只有摈弃浮躁心、功利性的羁绊,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讲好中国故事,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传承,更加注重提升国产影片自身的原创力,国产片才能既有票房又有口碑,才能集聚更强的软实力应对全球电影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