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捐门”暴露“激情式慈善”软肋

05.06.2015  13:46

来论

继深圳龙岗盛平社区发出“救救10岁患白血病的女孩小乐平”倡议之后,爱心款额已达105万元。没想到接连冒出“退捐门”、“iPad门”:答应捐20万元的企业要求退回15万元,网友质疑病床上出现iPad,隐瞒家里有钱的事实。原来,企业退捐只因财务搞错;iPad是小乐平舅舅刷信用卡买的其他品牌的Pad,送给她打发时间。

小乐平的故事几乎是如今各种慈善捐助的范本——个体突患重疾,家庭无力支撑,通过媒体报道呼吁来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结果一时间成为舆论热点,人们纷纷汇来捐款。

很多时候,喷涌的慈善激情造成捐款数量超过摆脱困境所需。许多人在激情式的慈善投入之后,反而会对受捐者产生疑问:比如他(她)所遭受的困难,是否有夸大之嫌?那么多的捐款,究竟是否用于急需之处?

这其实就是“激情式慈善”的软肋所在。比如过多的捐款集中在被曝光的幸运者身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整个事件完全依赖于捐助者和受捐者的道德自觉,因此类似的“诈捐”、“悔捐”事件时有发生。

可以看到,一方面,民间慈善潜力依然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路径。另一方面,这种松散自发的“激情式慈善”会产生许多后续问题。

而解决此类问题,惟有中国慈善事业的法制化以及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才能真正让公益慈善事业摆脱如今的困境。

□毕舸(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