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青木镇有个“刘电影”

25.12.2014  13:40

  “我文化不高,但一辈子都在干文化事业。”日前,记者在恩阳区青木镇文化站见到了外号“刘电影”的刘新体。头发花白,身高1.75米左右,这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近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文化战线上,洒下无数辛劳汗水,却收获了群众的支持和赞扬。

  20余年 放电影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刘新体1976年初中毕业后在青木镇(原永丰公社)电影队当放映员,人称“刘电影”。

  “我家六兄妹,靠父母挣工分养家糊口,读到初中已经很幸运了。”作为当时全公社少有的初中生,刘新体被召入公社电影放映队。由于老百姓对电影特别喜爱,刘新体有时一夜连续到三个村放电影。为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看电影需求,青木镇组建了8个村办电影队。

  放电影、搞培训、检修全镇放映机……刘新体没日没夜。糟糕的是,当时交通不便,全是步行到村组。在刘新体为青木镇17个村放电影的24年,共放映16800多场次电影,步行26000多公里,走烂500多双鞋。直至1999年青木镇电影队解散,刘新体转岗为青木镇文化站站长。

  10余年 他让川北灯戏重新焕发生机

  当上镇文化站站长的刘新体依旧闲不住,他要在新岗位上干出名堂,于是就想到了曾经红极一时的青木镇曲艺灯戏团。

  为恢复失传多年的川北灯戏,刘新体多次到川新村,找川北灯戏传承人陈琪琳,请他业务指导。好不容易招到的演员全是川新村农民,待遇低、年龄大、文化低,重组灯戏队困难重重。刘新体与陈琪琳一边培训演员,一边找市场、拉赞助。2010年,川新村灯戏队开始在周边村民的红白喜事及重大节庆、民俗节日开演。刘新体带领灯戏队通过10余年奋斗,终于把川北灯戏送到了农家小院、街道码头。

  如今,川新村灯戏队创排出《拜望》、《十杯酒》、《蠢拜寿》等30多个节目。每逢节假日,各地社区及文化单位都会邀请灯戏队出演。

  “每个月都有几次演出,群众喜欢灯戏。”灯戏队48岁的演员张小芹说。

  如今 他成为文化古迹的守护者

  在文化站工作,刘新体永远有做不完的事。2010年,川新村灯戏队有了起色后,他又着手对青木镇古迹的调查、申报、保护工作。

  “青木镇有石刻、古寨、庙宇……文化资源丰富,不保护、不宣传很可惜,不能让这些古迹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刘新体说。

  拍照、走访、整理资料,刘新体走遍了青木镇的山山水水,访遍了青木镇的村庄院落,完善了青木镇所有古迹的文字档案。

  “他拼着老命在干!”成城村村民祝诗贵谈起刘新体在成城寨拍照的情景,很受感动。

  成城寨有四处石刻,其中“福山永奠”和“成城寨”分别刻于高约20米的悬崖上。为拍摄石刻真容,他攀岩擦拭;为亮出石刻,他砍掉周围树巅。“他整了四五天,手上到处是血口子,就为了拍几张照片。”祝诗贵说。

  2012年,青木镇黄桷村成为全市第一批成功申报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而成城村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一个人的文化站,至今还是计划用工。‘刘电影’的敬业奉献精神让人钦佩!”青木镇副镇长苟国金说。

  “我喜欢文化工作。”刘新体说,“能为镇上的文化事业做点奉献,再苦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