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恩阳区西南村:产业兴村 带群众致富

08.07.2014  12:03

恩阳区关公乡西南村是一个人口规模小,自然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的偏远村。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紧扣发展经济主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迎难而上修建通村致富路

 

2007年以前,西南村是全乡泥结石村道路损毁最严重的村。由于里程长,人口少,资金缺口大,村民对建好通村公路的美好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严重制约了村民经济发展。“想要富,先修路”,西南村支部、村委充分发挥两委一班人的能动性,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致通过筹资修建并硬化4.5公里村道路的决定。为了筹措资金,村两委班子成员不辞辛劳,三次进省城多次到巴中,想尽了一切办法,村支书王启孝还把家中卖猪的钱和自己工资1.8万元拿出来支付水泥款,村主任曹波将准备改造家庭危房的2.9万元拿出来支付民工款。在工程施工中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村两委班子成员首先动员各自亲友及家人带头投工投劳,动员本村在外务工人员为家乡建设献一点爱心,多次远赴广东、江苏、北京、成都等地,争取爱心人士捐款11.3万元。自2007年5月开工到2008年6月下旬,共用片石9700多方,碎石2500多方,一条长4.5公里、宽4.5米、厚0.18米的水泥路顺利竣工,老百姓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大刀阔斧壮大葡萄产业

 

近年来,西南村支部、村委在市、区、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村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扶持和上级相关部门项目支持,努力发展乡域经济,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传统粮油、果蔬、畜产、水产种养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建成具有特色的村级经济产业园区——西南村葡萄园,并于2007年7月,在市民宗办政策与资金的配套帮助下,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市场引导、技术、资金帮扶,以及合理的土地流转,到2011年,发展、建成规模达420亩,已投产285亩,遍及5个村民小组117户432人,其中10亩以上种植大户10户,5亩以上大户30户,小面积种植户60户,零星种植户17户。

 

今年来,西南村葡萄园在现有420亩葡萄园的基础上,新发展705亩,全村实现葡萄种植面积1125亩,经济总收入可达14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500元以上,带动辐射永定村发展180亩,风华村230亩,兴隆场乡土桥村560亩。

 

统筹兼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近年来,西南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凝聚力十足,班子成员在群众中威信高,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规划实施葡萄产业园区6公里道路硬化,逐步走向农业机械化,为观光生态农业做准备;二是在葡萄产业园区新建了3口山坪塘、4口微水池,解决果树施肥用水问题;三是狠抓村容村貌治理,规划新建王家院(2社)聚居点30户,新规划建设曹家湾(4、5社)聚居点100户,改造提升3社(现村部)聚居点30户,保护修复周家湾(1社)聚居点20户;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全村稳定和谐。全村无犯罪、无群众上访问题;五是狠抓村卫生室建设,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发动村民投劳集资9.6万元,建起90平方米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西南村支部、村委通过近几年不懈努力,全村呈现出村容整洁路宽敞、村民居住无险房、生活富裕奔小康的繁荣景象。(巴中日报 记者 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