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舞凤乡念“蛭”富经
绵绵雨天让不少庄稼人操碎了心,因为怕耽误农事。然而对恩阳区舞凤乡七村的赵廷国来说,却没丝毫影响。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涯,他现在是家门口的产业工人。
今年,恩阳区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天香地权农场,优先打造舞凤乡三岔村、乐花村、红泥村、宝石村,以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业及供应链管理为主,建“天香现代农业创业园区”示范工程,包括天香湖、水蛭养殖基地、雷竹种植基地、天香书院、孝慈广场、滑草场等项目。
在三岔村,稻田改成了水蛭和螺蛳养殖基地。农场规划水蛭养殖基地3000亩、100000个网箱,水蛭干燥房500平方米、晾晒场2000平方米。目前养殖水蛭500亩,新建干燥房300平方米、晾晒场1250平方米,签订水蛭幼苗订单3000万条,6月中旬投放350亩;规划螺蛳种苗基地300亩,种苗孵化房1000平方米,养殖基地3000亩。目前,新建螺蛳养殖基地500亩,新建种苗孵化房500平方米,孵化螺蛳种卵4.5吨,螺蛳养殖场投放种苗260亩。
“听说养蚂蝗,我觉得是个怪事。哪个养吸血虫哦,更不说还能卖钱了。”在水蛭养殖基工作的魏全英说。
在农村,养鸡养鸭寻常不过,但养蚂蝗,大家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农场副总经理林志军介绍,蚂蝗又称水蛭,是传统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刚开始投放水蛭幼苗时,还没有路,只能靠老百姓背,连续背了38天,水蛭养殖基地是老百姓背出来的。”农场水产部经理于广双谈起项目起步时说。为了方便产业发展,配套园区公路网,同时方便老百姓出行,农场投资1500万元,计划修建公路30公里,目前已新修毛坯路15公里。
如何以短养长,实现长短结合?舞凤乡大大小小的农田里、丘陵地带、山坡里,迎风而立的竹子解答了这个问题。虽然竹产业短期效益不明显,但竹产业能够把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农场在率先打造的几个村里,进行竹林立体经营、林产一体化发展,深度开发竹林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进行“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三维一体深度经营,已经实现竹林一期种植1000亩。
“现在,我们以10户农民为一组,组建11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庄园+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打造农、林、牧、渔业集群效应,实现第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和谐统一。”农场副经理赵美德说,目前,农场规划建设的天香湖系列水利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1、2号拦截湖堤坝已建成蓄水,孝慈广场、天香书院、旅游度假村进入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