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7.04.2015  17:58

近年来,恩阳区按照“农业富区”的总体思路,坚持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布局,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目前,全区农业产业正在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稳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7176元,增长  12.2%。

一、科学布局兴产业。围绕“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大农业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推进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三业四圈五带八园十村”的产业格局。“ 三业”即 以芦笋为主的果蔬产业,以川明参为代表的巴药产业,以银杏为主的珍稀林木产业; 四圈 即  “1236”  产业圈,即1小时产业圈:玉金-盐井-付家寨-龚家梁—新寺;2小时产业圈:高店子—罐子沟—钟家坝—七颗石—镇普济宫—楼房—万寿;3小时产业圈:登文—寨城-三清庙—五岭—升旗—花包—鹿台;6小时产业圈:玉皇-牌坊—关公庙-西南—火花-东风—三岔—独柏—新河—营盘-普济宫—安居—黄泥包—大垭口—称杆—钟家坝。 五带 即建成以主线公路为中轴线辐射形成恩阳—上八庙的芦笋产业带、恩阳—渔溪的中药材产业带、恩阳—茶坝的畜禽产业带、恩阳—柳林的银杏产业带、恩阳—玉山的粮油产业带。 八园 即以万亩为单位的芦笋产业园、川明参产业园、银杏产业园、葡萄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莲藕产业园、珍稀林木产业园、绿色蔬菜产业园。 十特 即以钟家坝、玉金、高店子、观音庵、安居、钱库、西南、七颗石、万寿村、鹿台等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特色新村。2014年,实施巴城菜篮子工程、万头巴山猪养殖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9个,建成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小区52个;新植芦笋1.5万亩、川明参2万亩、银杏1万亩,芦笋、川明参、银杏三大主导产业栽植面积累计已达10余万亩;发展葡萄5000亩、猕猴桃4000亩、优质果蔬6万余亩,新增“三品一标”(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胡婆婆”7类产品获省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刘家坡葡萄”等4家企业获得“巴食巴适”商标使用权,关公乡西南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渔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示范社”称号。

二、外引内育培主体。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和在外务工成功人士“回引工程”,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有志经营农村的工商资本业主、回乡大学生、在乡种植能手、基层干部培育成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把涉农企业培育成引领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头雁”。2014年,全区共培育壮大龙头企业16家,培育家庭农场32个、专业村15个、种养大户202户、专业合作社45个。

三、土地经营规模化。根据《恩阳区农村产权价值评估管理办法》,完善区、乡(镇)、村、社四级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入市交易,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下八庙镇钱库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返租、产值分成”的模式发展猕猴桃1500亩;在关公乡西南村走出了一条“支部主导、干部示范、专合引领、分户经营”的发展之路,规模发展葡萄1100亩;在渔溪镇五岭村依托渔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土地入社、集约经营、农户参与、按股分配”的模式,种植猕猴桃500亩;在柳林镇红色恩阳现代农业银杏产业园采取“地劳入股、收益保底、分户管理、联产分利”的方式,发展银杏2万亩。2014年,全区流转耕地3.2万亩、林地1.5万亩,实现农村抵押融资贷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