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恩阳区“四个结合”推进特色农业大发展

03.04.2015  13:35

  去秋今春,恩阳区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果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整合资源、集约要素、抢抓季节、奋力建设,推动了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一、建管结合建基地。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规模、提升效益,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春秋栽管行动。去秋今春,累计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1万亩,其中芦笋1.7万亩、商品蔬菜0.8万亩、巴药1.6万亩、特色水果2万亩,春管芦笋、川明参3.6万亩。建成下八庙-渔溪猕猴桃、尹家乡芦笋、渔溪镇远望村-三清庙村芦笋、关公-兴隆-柳林葡萄4个万亩示范区。预计春季可采收芦笋0.2万吨、川明参1万吨,分别较上年新增0.15万吨、0.2万吨,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1400元以上。

  二、土洋结合兴科技。坚持土专家与洋专家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不断增强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一是院(校)专家指导。聘请中国芦笋研究中心李书华教授为芦笋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等作专题技术辅导。聘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3人和本局高级农艺师6人组成专家组,深入产业基地开展春季“巴山秀才”科技大培训。二是挂联对口服务。将全局干部职工分成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果三个产业发展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对一服务。三是制定芦笋、川明参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专家组评审并发布实施。成功申报“三品一标”15个,创建知名品牌3个,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认定面积38万亩。

  三、引联结合育主体。内联外引,大力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的分段合作经营机制。先后引进了四川天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桃梨橙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新增专业合作社182家、家庭农场33个,新增土地流转6万余亩。渔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亿洋中药材等5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专业合作社。引进重庆安碧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开展芦笋产业化开发,目前已建订单芦笋基地1.5万亩,在柳林食品工业园启动芦笋深加工基地建设。引进四川时代骄龙酒业在柳林镇罐子沟村、青木镇成城村、群乐乡清河村等4乡镇连片建莲藕基地0.8万亩,辐射带动茶坝、关公、玉山、兴隆等乡镇发展莲藕达1万亩。

  四、奖补结合促发展。积极采取“奖补结合”的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业主在基础设施、基地建设、品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巴中市恩阳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对成片流转1000亩以上的,按种植面积给予定额补助,对带动农户500户以上的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给予项目支持和税收优惠;对获得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获得GAP、GMP及地理标准产品认证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去秋今春,全区共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