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川大迎总理】李克强总理考察川大 首站莅临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6.04.2016  10:18
【百廿川大迎总理】李克强总理考察川大 首站莅临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来源: www.scude.cc
          风雨砥砺三世纪,百廿川大迎总理。201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四川大学考察工作。
       
          此行已经是李克强总理第三次来到四川大学。早在1985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总理就曾来到川大调研。2013年“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第二天即赶赴收治地震伤员较多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探望地震伤员和医护人员。
       
          下午17点35分,李克强总理乘车从学校望江校区北大门入校,首先经双荷池、明德广场、敏行路,前往考察第一站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明德楼前,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满心期待的师生,总理的车队缓缓驶入校园,师生们热烈欢呼表达欢迎。
       
          在明德广场,在此迎候的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校长谢和平登上总理乘坐的汽车一同前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车队行至明德楼前,总理推开车窗,微笑着向道路旁边的师生们挥手致意。
       
          抵达卓行楼后,李克强总理现场考察了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了解学校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情况。
       
          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由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塑料之父”徐僖院士于1953年创建,目前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建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程应用于一体的全球最大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之一。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十年:中国与世界》(2012)数据显示,四川大学在高分子学科领域发表SCI论文数居全球首位。近五年来,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3项,获准授权的46项专利或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四川大学在科技创新研发及成果转移上走在全国前列,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据2015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全球创业产业合作”排名显示,四川大学位列全球高校第8、大陆高校第3。
       
          在大楼一楼,李克强总理一边仔细观看学校自主创新重要科技成果展,一边认真听取了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常务副校长、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光宪,张兴栋院士,石碧院士,冯小明院士,王玉忠院士的分别介绍,依次了解了国际首创胶乳法制备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及轮胎、攻克锂电池隔膜制备关键技术并打破国外垄断建成中国第一条规模生产线、首个国产人工肾血液透析器、突破高分子专用材料关键技术并推动传统材料升级换代、首个在中国本土完成的以华人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新型高效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首次实现CO2减排可盈利资源化利用的CO2矿化发电(CMC)技术、国际领先的生物活性和可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电磁屏蔽皮革”和“仿生超疏水皮革”、引领国际火安全材料发展的绿色阻燃新技术等等四川大学自主研创的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并不时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了解。在现场,李克强总理与各位院士、专家教授握手,亲切交流。
       
          随后,李克强总理进入实验室,与专家及同学们亲切握手,一一考察了解了实现高分子加工变革性技术的国际首台万层级高分子微纳层叠共挤出装置、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新技术、“中国创造”的旋转挤出加工新装备新技术等实验室情况。实验室郭少云教授、王琪教授向总理介绍实验室基本情况及科技创新成果。总理不时就有关问题询问专家,并仔细查看有关成果。
       
          考察结束后,总理一行从实验室出来,途经大楼中庭。此时中庭已经聚满了闻讯赶来的实验室师生,看到总理,大家心情激动、欢呼雀跃:“总理好!”、“欢迎总理来川大”……,全场一片雷动,大家不断向总理致以最热烈的欢迎,现场打出“李总理我们爱你”、“总理您好!”、“总理你好帅”、“总理棒棒哒,川大美美哒”、“‘双创’雄起”、“总理不要太累了”等标语。李克强总理不停地向同学和老师们挥手致意,与大家握手交流,还应邀为同学签名留念。
       
          总理步出卓行楼,临别时,闻讯赶来早已聚集在楼外的同学们拉开“总理留步,请你吃火锅”的标语,并不断地向总理挥手,表达挽留之情,总理也频频转身向着同学们挥手、依依不舍地离去。在数百名同学的欢送下,李克强总理乘车前往考察第二站——四川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临上车时,总理还特意留步转身面向同学们,寄语大家勇争一流。
       
        (转自四川大学新闻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